榆林 860万亩流沙披上绿装

发布时间:2019-09-09 11:12:51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王乐文 张丹华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榆林,植被覆盖度,引种育苗,草方格沙障,造林试验

依靠科技,攻破重重难题

“今天风有六级,空中竟然没有沙粒。”看着哗哗作响的樟子松,张立强感叹不已。他蹲到地上扒开浮层干沙,指着露出的湿沙说:“前两天下的雨,樟子松根系发达,你看,水都蓄住了。”

樟子松是榆林防风固沙的利器。西北地区引种成功樟子松林,结束了榆林沙区没有常绿乔木的历史。榆林人说,这多亏了孙祯元。他们称孙祯元为“榆林樟子松之父”。

“1961年,我从北京林学院毕业来到榆林后,想起我的老师关君蔚和沈国舫,他们曾经在榆林试种过樟子松,这给我提供了思路。”虽耄耋已至,满头银发的孙老依然矍铄。

樟子松在这里能不能大面积推广?1978年,孙祯元主动要求调到陕西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榆林市区周边种了1万多亩试验林。“引种很顺利,但在随后的幼苗生长环节遇到极大困难:每年春天栽植的樟子松幼苗,在第一年越冬时会大面积死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孙祯元带着助手深入大兴安岭天然林区,和林区工人们同吃同住,调查樟子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采集土壤和树干解析圆盘样品近百斤。当孙祯元一行在杳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步行20多公里,到最近的邮递所去寄这些样品时,邮递所工作人员开始还以为他们非疯即傻。

就是通过无数次这样看似“疯傻”的努力,孙祯元和他的团队终于克服了重重难题,此后10年间,攻克了樟子松引种育苗、造林试验、扩大试验等重重难关。目前,樟子松种植面积已达150万亩,寿命短、易生虫的第一代植树造林主要树种杨树渐被替代。

依靠科学技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解决了沙区造林的诸多难题:为掌握榆林毛乌素沙地风沙移动规律及飞播作业技术,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漆建忠10年积累10多万项数据;为解决荒漠地区种植物种单一问题,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朱序弼多年来引种培育林木花卉植物1840多种……

<  1  2  3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