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是新时期中科院办院方针的重要内涵。为进一步鼓励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从2014年起,中科院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2016年度共10个团队荣获该奖。此文介绍辽东山区森林资源保育与林下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团队。
辽东山区森林资源保育与林下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推荐单位: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完成单位: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东北森林带作为“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唯一森林带,在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恢复天然林,国家实施了天然林全面禁伐,在此背景下,林区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如何在恢复/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的同时,实现林区经济发展双赢,成为满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获奖理由
(1)突破林分结构量化新方法——提出透光分层疏透度概念并量化,实现了林分垂直结构精细化和林分结构调控精准化,促进建群种红松冠下更新成功(森林保育)和提高林下参存活率、生长率(林下资源)。
(2)建立林窗立体结构三参数同时准确获取方法,实现林窗光指数简易化;明确林窗种子库、幼苗库、依赖种和共存机制等林窗更新全过程并集成相应更新技术体系,实现了红松、蒙古栎林窗成功更新(森林保育)和林下山野菜增产,据此将山野菜归圃,扩大生产(林下资源)。
(3)明确水源涵养林服务功能低下的凋落物原因及改善方法,提出通过保护凋落物、强度间伐等促进更新、培育混交林方法,提升水源涵养功能(森林保育)和提高林蛙养殖存活率/保存率(林下资源)。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通过建立“政府、科技、企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森林保育和林下资源利用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100 余,培训基层技术人员 2380 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 10 万余份,带动林农 3.6 万户。
近 3 年在辽东山区推广森林资源保育技术共 12 万公顷,相关成果辐射到东北林区 9 个林业局(36 万公顷),获得生态、经济效益 10.3 亿元;推广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了林下参、山野菜、林蛙养殖等推广示范基地 2230 公顷,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1.1 亿元。
获奖团队成员
(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