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在延展 期待“沙生金”

发布时间: 2016-12-02 14:06:09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 赵贝佳 刘 毅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沙生金,屈建军,固沙剂,植被覆盖度,防沙治沙

针对我国北方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形势等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和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孙涛。

荒漠化沙化趋势逆转

记者:近年来,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加大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取得的主要成效和进展是什么?

屈建军:最大的成效是沙漠化逆转了,植被覆盖度提高了,尤其是铁路、公路沿线,沙化土地的“锁边工程”都做得很好。这两年北方沙尘暴减少了,一方面是气候的原因,降水量有所增多;另一方面,人的努力和贡献也很重要,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确实起了作用。

我们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越来越了解沙漠,尝到了教训,学到了经验,理念、政策和做法发生了转变。过去,人们在沙漠中打井取水,井越打越深,水从淡水变成咸水,最后都荒废了。人们得到了教训,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去“治沙”。

土地监测双保险

记者:从1994年开始,我国每5年组织一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去年年底发布的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相比于第四次监测(2009年)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怎样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孙涛:我国到目前已经进行了5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

我们使用的是“地面调查+遥感”的监测方法,其中地面调查为主,遥感为辅。比如第五次全国监测,我们首先会获取分辨率为5米左右的遥感影像;接着进行区划,分辨哪些是沙地、哪些是农田和道路;然后进行现场调查,实地勘测界限是否准确、遥感看到的植被对不对。这样是双重保证。

屈建军:我认为监测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不仅国家林业局有数据,我们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领导的团队近30年持续进行沙漠化监测,数据也显示荒漠化和沙化确实好转了。

既“治沙”又“治穷”

记者:现在,我国北方沙漠化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屈建军:最大的问题是,沙区生态虽然好了,但人民并没有普遍富起来。比如内蒙古赤峰市的敖汉旗等地,就是典型的生态强、经济弱。沙漠治理应该跟致富联系起来。现在大家开始认同钱学森的观点,发展沙产业,利用沙漠特有的光能、热能生产特色产品,例如中草药、蔬菜等等,把防沙治沙和脱贫致富挂钩。一些地方为啥年年治沙,却一直治不住?因为当地百姓没脱贫。

记者:今后应该怎样推进防沙治沙?

屈建军:现在的重大防沙治沙政策、工程应该保证持续性,这些工程必须坚持做下去才会有更大成效。此外,应该与时俱进,多引进和应用新的技术。以固沙为例,过去是固沙剂,而现在有了集保肥、保水、固沙功能于一身的新材料。防沙环节,也有环保、抗老化的新材料,例如植物纤维网,既能有好的防沙效果,又便于生产和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