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新纪元

发布时间: 2014-10-23 09:30:00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江泽慧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森林资源资产 森林资源清查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森林蓄积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10月22日,国家林业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阶段成果正式对外发布。研究结果显示,森林资源不仅是巨大的绿色财富,而且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同时也提醒人们,尽管我国森林资源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但要严守林业生态红线,依然面临诸多压力。研究成果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做了有益探索,也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开启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崭新纪元。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这项研究成果,以下我做一些简要的解读。

核算有助于科学、量化认识森林的功能和价值,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奠定基础,有利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01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提出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林业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2004年,为落实中央关于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决策部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了绿色国民经济框架下的中国森林核算研究,提出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的框架和方法,对林地林木、林产品和森林生态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核算,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以上重大理论研究成果为这次开展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从国际看,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增长,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2013年召开的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届大会呼吁,将森林产品和服务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贡献,以及森林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价值对城乡社会的影响,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各级政策规划之中。201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四十四届会议批准,将由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共同修订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12)》作为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推广应用。这为开展我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指南。

从国内看,建设生态文明是全党、全社会形成的重大共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业承载着潜力巨大的生态产业、可循环的林产工业和低碳绿色的生物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等要求对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2013年5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了新一轮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这项研究,至少具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可以科学、客观、量化认识森林的功能和价值。过去,公众对森林价值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木材资源等朴素的感性认识上,对森林具有什么样的生态效益、这种效益到底价值几何,这种价值与个人、社会有何关系等没有明确的认识。通过森林资源核算就能让人们明确看到森林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从而有利于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自觉地把森林当作财富加以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二是深化林业改革,健全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从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开展森林资源核算,对森林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核算,可以有效地反映森林资源资产的存量和变动情况,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奠定基础。三是有利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形成的生态服务及林地林木资产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以及大量宝贵的基础数据,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等重大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次核算选取的7类13项服务指标,只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主要服务,以后核算内容和指标将不断充实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如何科学评价他们,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权威的方法体系。

1997年,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Costanza(康斯坦扎)等在《Nature》发表的论文《世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中,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应遵循可描述、可测度和可计量原则,得到了国际生态学界的普遍认可。他选择了17项指标,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2005年发布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把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大类20多个指标,确立了评估的基本框架,并首次对全球生态系统开展了多尺度、综合性评估。

日本已连续3次公布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结果。2001年公布的第三次评估结果,共列出了7类26种生态服务,但只对4类中的9种服务进行了量化和货币化评估。

事实上,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的选择,也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例如,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升温,人们对森林固碳的功能倍加关注,森林碳汇服务成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基于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了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确定了8类14个主要服务指标的评估方法。这次核算,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依据目前科学研究水平、技术手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了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7类13项服务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这13项指标,只是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主要服务。还有很多服务功能,由于基础数据、技术手段等限制,目前还无法量化和货币化核算。另外,即使是这次核算的某些单项指标,也没有对其全部服务功能进行核算。例如,森林防护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农田防护和防风固沙方面,也包括沿海、沿江防护林对农业、房屋、道路、动物栖息地等的重要保护作用。森林的这些功能都真实存在,但由于监测、计量方法学等问题限制,目前还无法进行准确核算。

我相信,随着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核算的内容和指标也将不断充实和丰富。

这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研究内容更全面,不仅包括“林地林木资源核算”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还包括了具有新意和难度的“森林社会与文化价值核算”和“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目前发布的只是前两项研究结果;二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更广泛、更具代表性,项目成立了由相关学科两院院士和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了跨学科、跨部门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由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推动;三是核算基础数据更准确可靠,核算基础数据主要基于政府部门正式公布的权威数据和科学规范的监测调查资料;四是核算方法科学合理,既借鉴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又继承发展了原有的研究成果,也符合我国森林资源核算实际;五是核算过程严密有序,在科学测算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取得。

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科技委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这项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数据基础权威可靠、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严谨科学,核算结果科学可信,形成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准确合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森林资源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消耗形势依然严峻,要严守林业生态红线

与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末相比,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末,林地资产价值量从5.52万亿元增加到7.64万亿元,增长38.4%;林木资产价值量从9.47万亿元增加到13.65万亿元,增长了44.1%。全国森林主要生态服务物质量增长明显,其中,年涵养水源量增加了17.4%,年保育土壤量增加了16.4%,森林每年提供负离子量增加了20.8%,年滞尘量增加了16.9%。全国森林生态服务年价值量由10.01万亿元增加到12.68万亿元,增长了26.7%。

从上述核算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森林蕴育着巨大的自然财富,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末,全国林地林木资产总价值为21.29万亿元,5年间增长了42.1%。如果按照2012年末全国人口13.54亿人计算,相当于我国国民人均拥有森林财富1.57万元,5年来人均森林财富增长了38.9%。

二是森林提供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作出了突出贡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达12.68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GDP(56.88万亿元)的22.3%,是当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4.73万亿元)的2.68倍,相当于森林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0.94万元的生态服务。森林提供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主要生态服务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改善生态与环境、防灾减灾、提升人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效益。

三是提出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了有益探索。研究采纳了当前国际环境经济核算最新标准提供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同时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在国内外该领域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适用性,为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是尽管林地林木资产稳步增长,但森林资源消耗形势依然严峻。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尽管森林资源总量继续保持净增长,林地总面积比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增加了2.0%,但是,我国缺林少绿的总体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局部地区征占用林地、改变林地用途、滥采滥伐林木等问题依然突出。按照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的规划目标要求,守住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作者为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总负责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