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元年:绿色出行实质性一跃

2012年01月06日18:4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生态实践 自行车出行 低碳 宜居 奢侈品 绿色 经济长波

租辆公共自行车出行低碳又时尚。 赵宇飞 摄

去年10月份,当数百辆淡绿色的公共自行车涌现在广东中山库充市场、东裕路、新村市场等等那些熟悉的街路时,几乎唤起了库充村人陈永隆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骑车上下班的回忆。自从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荒废掉之后,公共自行车拾起了他的第二个单车岁月,对于现在油盐酱醋、下棋散步的生活而言,自行车的回归还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出行便利。

公共自行车也是濠头村的大学生郑伟明的第二辆自行车。虽然在家中的车库里,那辆上千元的山地车更“炫”,但在刚从广州大学城放假回家的郑伟明看来,上千辆公共自行车一夜之间遍布城区,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广州有的,我们也有了。”他用这种比较将公共自行车与时尚概念关联起来。

2011年10月7日,中山市首批2000辆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运营,与绿道、纯电动公交车、LIN公共汽车一道,被视为中山绿色出行的又一注解。随着公交优惠力度和公共自行车的普及,一种不同于原有依赖模式的市民出行方式已经开始形成。

老中山人的第二次单车岁月

从时代记忆到便民出行

上月底,中山这个南粤临海城市天气还不算太冷,在早晚上下班时间,还是有不少穿着西装衬衫的年轻人骑车自行车,从兴中道、中山四路、东裕路、博爱四路穿行。

这幅景象,引起了库充村老中山人陈永隆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时代的回忆。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走亲访戚仍然是个恍若昨日的经典图景。严格说来,2011年是陈永隆第二个如此依赖自行车交通出行的阶段。上一个阶段,得要回溯到30多年前,他买第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时候。

“早期的时候,(自行车)就像是现在的宝马一样,特别是凤凰牌的,谁家要有一辆,那真不得了了。”陈永隆印象非常深刻,在他25岁正式谈对象那年,刚刚摊上分田到户政策。他拿出所有的积蓄,合着家里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解决了“三大件”之首的问题。

随后,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样,工业化进程蔓延到中山各个镇区,摩托车成为新宠不久,汽车随即闪亮登场。而自从家里面添置了两辆摩托车、一辆小汽车之后,陈永隆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在杂物间慢慢生锈荒废。七八年前,在搬新家时,陈永隆的妻子将那辆自行车当废铁处理掉了。

30年之后,“跟宝马一样气派”的形容已经显得非常荒谬。公共自行车以某种便利的短距离交通出行、某种生活节奏、某种新鲜新奇的概念,成为陈永隆的第二辆自行车。现在,每天早上到东裕路租一辆自行车,或到中山四路对面的金龙横街与老棋友对上一局,或是到对街的库充市场买上当天的食材,又或是到孙文公园散散心,都是今年他第二辆自行车碾过的最多的街景。

80后的自行车运动

从城市时尚到低碳理念

“当我国庆放假回家看到那些绿道和(公共)自行车时,我当时就想,wow,够酷!”郑伟明是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明年即将毕业。今年国庆放假回家,看到紫马岭公园和白沙湾工业区的公共自行车布点,这个骑车运动爱好者着实兴奋了一阵:“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广州有的,我们也有了;而且感觉是说有就有了,速度很快。”

虽然在绿道还未建成之时,邀上在豆瓣网上认识的一群山地车爱好者,到东区福获村、五桂山金钟水库绕上一圈已经是郑伟明节假日回家经常选择的放松方式,但是绿道网络的布局还是让郑伟明感觉到某种“形式上的隆重”:“感觉是有这么一个正式的场合、正规的低碳践行方式,这应该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窗口。”

自《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出台后,中山也掀起了绿道建设高潮,与同期的LIN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以及持卡乘车5折优惠政策一起,共同推动近一年以来的中山绿色出行网络建设,并在数月内完成市区与省绿道之间的接驳,首期18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犹如一夜布点而成,4000辆公共自行车先后到场到位。

对现代城市规划专业有所接触的郑伟明,热衷地将此解读为一种绿色城建时尚和低碳理念实践,并且从中按图索骥,找到中山和广州、深圳等大都市之间的关联。“甚至,我想如果第二批、第三批公共自行车网点可以顺利布局下去的话,还可以借此引导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我相信这种对低碳、环保出行观念的提倡还是有效的。”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