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这样的自行车道 绿色出行还困难吗?

2011年12月29日17: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自行车道 出行选择 绿色 自行车出行 交通治理 非机动车道 道路网络

朋友小王,家距单位不到5公里,每天早、晚,她开着车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即便如此,不少朋友建议她骑自行车,小王的头都摇成个拨浪鼓。

“自行车道原本就不宽,还遍布停车位,进出站的公共汽车吓得你半死,时不时有汽车走非机动车道,尾气弥漫让人不敢大口喘气,更甭说赶上天气不好,自己还得拼力往前蹬。”不是没有尝试,而是尝试的结果让小王再不敢骑行,于是,“躲进小车成一统”,小王也顾不了绿色出行的春夏与秋冬了。

小王的例子并非个案。调查显示,北京已经成为全球小汽车使用率最高的地区,而其中40%是5公里以下出行。实际上,5公里是国际公认的最佳骑行距离。这样无奈的选择,实际上源于绿色出行存在障碍。

绿色出行早已为政府倡导,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却没有在公共政策中全面体现。认真研究各地交通治理“路线图”,不难发现改善机动车出行条件是各地治堵措施的出发点。因循这样的思路,马路越修越宽,自行车道却越来越窄,机动车对非机动车路权的倾轧,使自行车出行比例在10年内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弃自行车改开车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选择。相信这样的背离绝不是治堵的初衷。

以北京为例,1984年、1995年、2001年分别出现了三次大面积的拥堵,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建桥挖隧、拓宽道路、加密路网,这些措施不仅没带来顺畅的交通,相反,最近3年来,全城爆堵的事件更加频繁。

与此同时,从全社会来讲,用于与机动车相关的技术研发以及投入在不断加大,相较之下,由于缺乏激励,自行车技术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研发却大大落后了。

一面是绿色出行保障不够,一面是投入导向错误,“车辆增加——拥堵——修路——车辆再增加——再拥堵”成为一个很难走出的怪圈。

最近几年,深受堵车之苦的欧洲已经将自行车出行作为缓堵减排的重要途径。在德国、荷兰等国家,不仅已经建成较为完备的自行车道路网络系统,而且自行车专用道路的设计也从安全性向舒适性方面转变。最近有报道指出,德国正在研发靠气流助力的封闭自行车高速公路:在高速道内补充大型的流动气流,骑行者可获得气流的助力推动,省力、提速又可避免汗流浃背。

如果我们的城市有一些这样的自行车道,相信不少市民愿意告别私家车,成为自行车专用道上矫健的骑行者。

当然,短时期内,我们还不能构建像欧洲一样先进的自行车系统,但是只要转变交通建设从机动车出发的思路,多从自行车出行的便利出发,就有不少工作可做。比如建立慢速交通系统——拓宽自行车道,在路口路段设立专用的自行车立体通行系统,强化法规中机动车对自行车的避让义务等等。又比如,北京市提出,到2015年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45%,自行车出行比例提高到23%,小汽车出行由34%减少到22%。

倡导绿色出行,单靠宣传教育远远不够,还得从细节入手,切实改善步行、骑车的出行条件,为人们提供更多适宜的绿色出行选择。 孙秀艳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