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已经成为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去年以来,苏浙沪等地一向生意兴隆的中小企业突然发现,销出去的商品回款时间明显延长,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明显减慢,本来就难申请到的银行贷款已经几乎不可能贷到……“我们现在是在过冬,就看能不能熬过去。”一位从事箱包贸易的上海民营企业主对记者说。
面对“钱荒”,中小企业处在备受煎熬的“十字街头”。
多数中小企业资金链“吃紧”
在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一直是当地经济运行的活力所在。“长期以来,我们浙江本地人基本上没有失业现象,而且还吸纳了大量外来的打工者。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我们浙江的中小企业发展得特别好。”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说,但是,现在浙江很多中小企业主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资金”。
浙江一家不愿具名的企业主告诉记者,资金紧张是公司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他分析说,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一状况的发生。一是生产成本的上升。“电费上调、工资上升、煤价上涨,今年都一齐袭来,使目前的生产成本与去年相比有了大幅度上升,但是又不能将所有成本都通过价格上涨来弥补,因为国内的许多企业都对价格十分敏感,大幅涨价会失去很多客户。最后,只好企业自己死扛。”
二是货款回收的难度增大。“因为公司的客户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他们今年的经营状况较往年相比都有所下降,这样一来公司收款难度就大于以往了。”
一家股份制银行杭州分行的副行长告诉记者,自去年12月底以来,该行平均每周有一到两家企业还不起到期的贷款。而这种状况在杭州银行业内并不鲜见。“现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这位副行长说。
中小企业面临尴尬的融资困局
“现在不借钱是等死,借钱是找死。”苏州昆山的一家电脑零部件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对记者说。采访中我们发现,这种融资两难的困局在多数中小企业都有体现。
不少企业主反映,不融资借钱,企业是慢慢地熬,熬过了就能活下去。如果熬不下去,资金链断裂,企业只能关门。如果融资借钱,无非是两个渠道,要么向银行借,要么民间融资。“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融资,现在的借贷成本都让企业难以承受。”这位负责人说。
苏州高科技园区一家软件公司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企业需要补充流动资金,随时可以到商业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现在向银行申请到贷款的难度很大。即使贷到,也是打了折扣的。”
同时,商业银行还普遍对中小企业信贷“提价”。目前,上海中资银行已普遍对中小企业信贷提价30%左右。事实上,如今能在商业银行贷到款的小企业可谓凤毛麟角。
在长三角地区,民间融资以及高利贷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不少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地跟民间融资结过缘。“谁愿意去借高利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浙江丽水一家民企负责人感慨道。据他介绍,在长三角一带,高利贷的利息最高已经达到年40%以上,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短期融资利率甚至达到年70%。“这根本就是找死。但是为了缓解资金困境,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中小企业转型亦艰难
直面“钱荒”,不少中小企业开始谋划艰难转型。
“这虽然是一段最艰难的时期,但也是考验企业生命力的关键时刻。”浙江嘉利灯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介绍说,公司正一方面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但是,在艰难的企业转型中,并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有“柔性转身”的时间和可能。光大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黄学军认为,近年来,很多促使企业转型的政策或做法密集出台。“从长远看,这是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但时间太紧,手段太急,恐怕会导致转型成本太高,代价太大。这点应该引起关注。”
一些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层的人士也指出,宏观调控出台时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相对宽松,目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有所缓解。“当前,可以考虑灵活掌握新的金融调控政策出台的时间和力度,让中小企业缓口气。”上海一家商业银行基层信贷人员对记者说。
长三角地区的一家银监局负责人也表示,当前,应逐步提高信贷分配的科学性。他建议,全国性的法人银行只控制总行的信贷规模,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预测各地的资金需求,调剂余缺,缓解资金紧缺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他认为,“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将信贷规模直接划分到地方,容易造成层层加码,画地为牢。”
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则大声疾呼,当前,“保护企业”已成当务之急。毕竟,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活力源泉之一。“少了这一块,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都会少了很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