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新网4月26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26日发表社论说,清华大学百年史未尝不可视为中国百年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大学生质量下降等等是中国高教当今面对的主要问题。胡锦涛日前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国高层已经意识到要解决问题,必须让高教摆脱羁绊。
文章摘要如下:
海峡两岸领导人胡锦涛和马英九,前天不约而同地出席了分别在北京和新竹举行的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各自就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计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要求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马英九则强调推动大学校园国际化及把台湾建设成东亚高等教育中心。
在风风雨雨中走过百年的清华园,既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加上它是“庚子赔款”的衍生产物,从诞生之初就有了浓郁的国际色彩。换言之,清华大学百年史未尝不可视为中国百年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历程的缩影。
“庚子赔款”是清政府在1901年9月7日与西方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所规定的赔款,原以白银为单位,但西方列强却要求折成黄金偿付。这对中国是极其不利的。1904年底,清政府令驻美公使梁诚与华府交涉,梁诚在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谈判的过程中,捉住海约翰承认“赔款原属过多”的失言大作文章,据理直争,终于促成美国同意退回庚款,并指定作为兴办教育专款,避免贪官污吏中饱私囊。
美国在1909年和1926年两次退款之举影响深远,英国、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先后同意部分或全部退回庚款,而且都坚持用于教育与文化事业。“庚子赔款”竟成了为中国现代化培养人才的“办学专款”,还成了中国与外国进行国际合作的范例,并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中国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清华大学就是清政府于1911年利用美国庚款兴办的一所文理商兼备的综合大学。百年来,它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个在各个专业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重要人才。而这一切之所以能成为可能的关键,就在于清末完成了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为中国的教育制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949年后,海峡两岸的高等教育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台湾大学保留了继承自大陆时期的侧重通才教育的欧美高教模式,中国大陆大学则采用了重视专才教育的苏联高教模式。中国大陆在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为影响至今的苏联模式奠定了基础。苏联模式虽然可以集中国家资源,迅速培养大批高度专门化、专业狭窄的“现成专家”,却有其明显的弊端。而其最大弊端就在于教学与科研、专业与基础脱离,造成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高教就设法开始矫正苏联模式的弊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至今还没有完全克服。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为增强,其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是,在以知识型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中国若无法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或者说在这个方面有足够的量,那么始终只能受制于像美国这样的科技创新大国。中国国务院去年7月正式确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显然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大学的研究队伍和企业的研发人员。中国的研究队伍近年来确实有所增加,也拿出了一些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还是偏弱。
如供过于求的研究生,加上1990年代开始同样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开展的大学本科扩招,不仅为中国社会输送了许多总体质量受到质疑的多余大学生,还使得许多大学因为扩建而面对财务危机。
大学负债累累,大学生质量下降,就是中国高教当今面对的主要问题。胡锦涛前天在清华讲话中,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显然就是有见于此,要设法加以解决。
其实,中国高层已经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高教摆脱行政的羁绊,让大学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更要有学术自由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国务院的《纲要》和胡锦涛的清华讲话,都涉及到这些方面,问题只是如何去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