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新政频出 名校联考步步做大会否取代高考

2010年11月23日10:0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自主招生 名校联考 高考制度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11月21日,继清华、上海交大等七所高校宣布联合举行自主招生考试后,北大、复旦等七校也“步后尘”,今年自主招生考试格局终于日渐明朗。在2010年自主招生中,清华等高校推出“五校联考”,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开始,自主招生新政频出。而今年,高校则纷纷由“散兵”转向“集团”作战。

联考究竟是扩大考生的自主权,还是加剧高校的“抢苗”、“掐尖”行为?自主招生政策是给考生“减负”还是“增负”?自主招生的路又在何方?

联考不是“联盟”

11月19日,去年就已举行“五校联考”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上今年10月加入的浙江大学,和刚刚加入的中国人民大学(简称“清华七校”,被戏称为“华约”)一起,宣布将共同开展“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

仅仅两天后,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等七所高校(简称“北大七校”,被戏称为“北约”)的招生网站上也同时发布公告,宣布2011年七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以联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标准。

在各校给出明确信息的前几天,网上即出现了《八校联考高校自主招生进入“战国时代”》的帖子,称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负责人林姓教授已确认八校(“北大七校”+中国人民大学)即将举行联考,并由北京大学命题。最终,与传言不同的是,人大由八校“倒戈”向六校,形成了被称为两大阵营的“北大七校”和“清华七校”联考。

除了两大阵营外,还传出了一则较低调的“组团”消息,称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八所高校也已经在缔结联考合约,明年自主招生将形成“三国鼎立”新格局。

针对外界有关几大阵营对抗、“圈地”、抢夺生源的质疑,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表示,联考并不是“联盟”,也不存在对抗,只是为了招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在复旦能长得很好的苗子,不一定在清华能长得好,如果千校一面,那选拔制度就是失败的。”“至少在我们七所学校内部达成了共识,大家地位平等,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自由,不进行恶性竞争。这应当是一个进步。”丁光宏说。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也认为,各所大学之间有竞争,都希望得到好的生源是无可非议的,但把七校联考看作是抢夺生源、两大阵营对抗是不恰当的,所谓的“阵营”也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北大“七校”不加入清华“七校”,或将所有985高校联合起来,搞统一高考?

熊庆年认为,各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想法、目标、文化都不一样,如果搞“大联合”,圈子到底多大也很难决策。相对来说,清华、上海交大等以理工类见长,培养目标接近;北大、复旦等校则相对更加综合,培养目标、教育文化也要相近一些,联合招考也顺理成章。“虽然各校在生源上有竞争,但总目标是一致的,要突破现存高考制度的束缚,更好地选拔符合本校办学理念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改变“唯分数论”

“当初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专业几乎一无所知,结果一分之差到了这个专业,虽然没有了解也毫无兴趣,但也不得不来读,因为不管从意志力还是家庭条件上,都禁不起复读了。”吉林大学2007级的王超(化名)表示,到了学校后,自己所在的专业又不允许转专业,只能通过考研来重新选择,之前的4年学习则“几乎全部浪费了”。

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2009年,麦可思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级本科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仅为32%。王超觉得,究其原因,是自己高中时太盲目了,从未考虑过除了怎样让分数“高些,再高些”外,还能做些什么。记者问及他对自主招生的看法,他觉得,如果4年前自己能够有一些参加自主招生或联考的机会,或许会更有目的性,促进对学校的了解和对自己的了解。

11月5日,北京大学11名教授联名上书,认为“唯分数论”贻害无穷,使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考试科目和内容,忽视其他素质培养;高校也无法根据自身需求选拔学生,建议北大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11月9日,北京大学回应:“信中所反映的问题的确是当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重大问题。”

此次“北大七校”联考,也意在给学生更充分选择学校、专业的机会。在命题上,由参与高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共性需求,联合命题,着重对考生素质与能力的考核。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三所学校,地位完全平等,不分先后,三所高校可以同时给予优惠政策。

而考试成绩出来后,组织者会提供每一门的单独成绩,但每科成绩如何使用,则由各高校根据人才选拔需求自行决定。如复旦大学就透露,由于强调文理综合素质,会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七科的成绩(每科满分100分),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乘以2,加上历史、政治、物理、化学成绩,总分以1000分计。而有些理工科类或专业类高校,则可能会根据考生的某一个或两个单科成绩进行选拔。

“北大七校”各招办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这种联考模式可引导基础教育改革,不继续在分数最大化上下工夫,而是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培养其兴趣爱好和抱负,让学生把自身的特长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特色、目标结合。

城乡公平难以实现

“我们从没听老师说过自主招生,校长推荐也肯定没我们的份儿,都是省重点中学。”在湖北省西部某县城中学读高二的林娟表示,自己所在的高中,一年能考上一两个清华、北大就不错了,而校长推荐制对高中的选择,都是由每年清华、北大的录取比例决定的。自主招生、联考,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林娟说,对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他们都感觉越来越处于劣势。每年的高考中,农村学生比例都逐年下降。看了几道名校往年的自主招生试题后,她表示,这些题包含了很多时政内容,甚至还有现代诗、新锐电影,她根本看不懂也做不出来。“还不如高考,死记硬背对于我们来说,反而胜出的几率更大。”作为班里的前三名,她说,如果发挥失常,高考少考几分,就会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农村的孩子以前相信高考能改变命运,现在已经不相信了。考上一个三流学校,还不如在家种田。”

相比而言,在上海读书的上海市位育中学学生顾宁宁(化名)则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在她看来,在综合能力、眼界甚至英语口语这些方面,上海学生无疑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既然是公平选拔,就应该以能力和素质为评判标准。”她说。

针对城乡差异,2011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已经开始对欠发达地区的优秀考生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据悉,“清华七校”联考考点将计划由去年的26个省份、29个城市增加至30个省份的33个城市,增加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海南海口市、宁夏银川市、青海西宁市。“北大七校”联考也宣布将面向全国所有省市和自治区的学生。

而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已有一批县级、农村中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中学。清华大学则首次推行自主招生试点“B计划”,针对欠发达地区的优秀考生,专家组将对初试成绩要求适当放宽,而通过“B计划”录取的学生,除按照学校的规定给予经济资助外,还将在学业和成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目前现状下,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确实会觉得受到了权利的伤害。他建议,仿照美国的做法,使贫困地区家庭的孩子在自主招生中得到加分评价,如在自主招生中规定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必须占30%。

熊庆年则认为,改革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撑,美国高校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弹性很大,社会监督和约束也比较成熟,和中国的现状差异很大。教育的不公平,还是归结到中国区域大,发展又不平衡,这不仅是自主招生才有的问题,在曾经的全国统一高考中,也存在着不同地区的差别。既然是考试,就不能完全按个人禀赋,达到各取所需,现在的一流高校也只是为了选拔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在进行探索。“公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自主招生会涉及公平,但不要简单的把不公平和自主招生联系在一起。”

联考只是过渡

丁光宏表示,现在的这种联考形式,并不是自主招生形式的结果,而只是一种过渡,但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5年前,复旦大学曾展开“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在全国率先以“千分考”和教授团一对一面试实行预录取,高考成绩仅作为参考。“改革还会不断往前走,冰已经破开,但还要穿过冰,达到我们真正的目的,参加联考只是其中一部分。”丁光宏说。

熊庆年表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年代,未来高考制度要进一步改革,使高校能够选拔符合自己标准的学生。在改革中,方向是清楚的,要多元化、多样化,同时尽可能降低社会成本,但招考牵涉面很广,种种矛盾汇集,改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矛盾,要探索了才知道。

熊丙奇也认为,目前的联考只能是过渡模式。学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后,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进行自主招生测试,让学生疲于奔命地赶考,考试却大同小异,不适应自主招生的有效推进。他建议学习美国的多元评价体系,即学校不单独对学生进行笔试,而是基于SAT、ACT、AP等成绩,结合中学成绩;联考不和学校绑定,而是自由竞争,自由参与,自由认领。

熊丙奇建议,更多高校举行联考,逐渐形成“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模式,而此举关键在于学生要有充分的选择权。对现有的联考制度而言,首先要错开笔试时间,让学生可以参加任何一个联考;二是联考后,七所学校都应该接受考生成绩,而不应只能填报三所学校,且必须错开面试时间。

他还建议,有的学校即便没有参加现有的两大联考,也可以认同联考成绩。美国SAT考试最初是哈佛大学对学生的智力测试,最后变成新生入学测试,推荐给更多学校使用,别的学校也纷纷采纳。

熊丙奇认为,如果能更进一步,组织比较权威的联考,就可以取代统一高考。“如果自主招生扼杀学生选择权,就是增加学生负担;如果扩大学生选择权,让每一次考试都能在录取过程中发挥作用,就是减轻学生负担。以此为依据,过去的所有自主招生都是增加学生负担。”但他仍然认为,目前的自主招生联考及结合高考成绩的制度,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就是自主招生应该回到应有的面目上来,保护学生选择权和教育竞争,而不能再出现操作上的问题,千万不能“有其形而无其神”。(实习生 陈竹 记者 周凯)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