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生竟值不值?
学校下了最后的通牒:毕业生必须在7月初全部离校。云南某高校女硕士生陈婕慌乱之中,只好收拾行李去朋友家蹭住。接下来还有一堆事儿要忙:找工作、找房子、找男友……
“我都有些后悔自己当初读了研。”同陈婕一样,在经历毕业找工作的磕磕绊绊之后,不少硕士生不由大发感慨,直呼“读研不值”。尽管当初读研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谁都不情愿接受这样的结果。
读研究竟值不值?就业到底有多难?当事人自己最有发言权。为此,记者深入到高校硕士生这个群体中,聆听他们的就业困惑和现状。
统计对比
硕士生就业签约率下滑
根据云南师范大学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处资料汇总统计,连续几年来硕士生的就业形势均呈下滑趋势。在该校最新的一项毕业生签约率统计对照表上,记者留意到:截至6月20日,2009年硕士生的签约率是34.14%,本科生的签约率是28.11%;2010年硕士生的签约率是19.65%,本科生的签约率是33.12%。从2009年到2010年,硕士生的总人数从690人增到743人,但签约率的人数却从239人降到了146人。尽管这只是初次统计的签约率,但也能折射出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
同时,记者从云南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获悉,尽管该校还没有具体的就业率统计数据,但根据近年来的形势分析,研究生就业确实不容乐观。
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出现缓和,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据悉,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从今年4月1日起,对5000余名大学生群体做了就业压力调查,其中以本科生为主,包括在校生、应届生和往届生。
在四类被调查人群中,以硕士和专科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为强烈,尤其是硕士生的情绪指标最为突出,本科生的情绪指标低于硕士和专科生,博士的总体压力感相对较低。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在读硕士生与硕士毕业生对此表示认同。
就业缩影
1 考不到“铁饭碗”继续考博
3年前,西安女孩陈婕因为不想外出找工作考了研究生,就读比较热门的新闻系。原本以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陈婕却在毕业离校时发愁找不到“婆家”。
“从农大、财大到云大、师大……我几乎把云南所有的高校都考了一轮。”在被迫离校之际,一向以聪明伶俐著称的她却开始发愁。都说新闻传播这种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在找工作时很“抢手”,可是陈婕所在的班级21人,目前却只有一半人找到工作,其他人或准备考公务员或考事业单位。与陈婕同病相怜的还有3个舍友,学的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由于所学专业冷门不好找工作,大家齐心一致要个“铁饭碗”。
好在家人安慰不着急,考不上高校的陈婕打算再考事业单位试试。如果还是碰壁,她有意考博。“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怕到外面不适应。”这是陈婕执意要进高校的理由。
2 司法考试法学就业“敲门砖”
一度火爆的法律专业,近年来却屡屡被评为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云南大学法学院的研二女生王小燕向记者透露,只要拥有了司法考试这块“敲门砖”,法律硕士要进公检法系统就多了一个“砝码”。申请了提前毕业的她目前也正处于找工作的阶段,成功通过司法考试后,她继而又取得了衡阳法院、株洲工商局和云南省高院的面试资格。
就王小燕的了解,刚刚毕业的师兄师姐大多都进入了法检、公安、证券公司、银行等单位,月薪多在2000元左右。云南大学负责学生就业的学生处张副处长分析法学院就业难的原因,就在于司法考试这道“拦路虎”。
3理论学科不敌应用型学科
记者随即抽取了哲学、物理、民族学等基础性理论学科调查发现,这些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就业率明显不敌其他应用型学科的毕业生。“读得越多,越难就业。”一名民族学硕士生如此戏谑。
小解是云南大学物理专业的硕士生,目前正着手于做实验研究,以便届时能顺利毕业。提及刚刚送走的这批学长,小解深有感触的是“我们这种专业在找工作时太惨”。据小解透露,物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受限制,社会需求量小,大多只能去中学教书或进入到一些不入流的研究所。至于中科院昆明物理研究所之类的知名研究机构,他们发现对方招聘的对象往往是博士、“海龟”或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受学长们影响,小解早已做好了毕业去中学当物理老师的打算,期望值为月薪2000元。
4工科专业不愁找不到工作
记者电话联系老赖时,他正躺在老家享受短暂的假期。早在研三上学期就敲定了一家国企,他抛却了找工作的烦恼。与他一样的还有他所在的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们,大家纷纷找到了研究院、设计院等事业单位,月薪至少有3000元,还享受有各种福利待遇。“我们班就业率百分百。”老赖十分庆幸的是,当年他就深谋远虑,考虑到自己没钱没背景,不如找个技术专业。相比同专业的本科生,他们的起薪翻了番。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生对就业前景也相当乐观。研二男生小史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建筑工程不断增多,对建筑系的人才需求量增大,他们通常都不担心就业问题。至于薪酬,年薪10多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原因解析
硕士生为何难就业?
一些硕士生向记者倾诉,最初读研就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谁知三年后他们连当时本科能得到的机会都失去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他们愿意自降身价,但用人单位似乎不买账,如今企业大多需要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要求博士学历。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时曾解释,出现硕士生不及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好找工作的现象,一是由于我们大量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的是技工;二是由于大学扩招了,质量下降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太差。加上现在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大学、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的岗位基本饱和,需求人数下降,高学历找工作反而越来越难了。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唐瑛总结出两大原因。一方面在于硕士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钩。此外,硕士生自身的观念和心态也有待调整。硕士生就业难主要在于他们的心理价位比较高,期望值大,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他们不会像本科生一样愿意选择服务基层,往往会集中选择大城市,而且喜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这样的单位。
在昆明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记者发现很少有用人单位表示需要招聘硕士生。一名建材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学历太高了,我们怕留不住。”此外,由于硕士生的年龄较大,工作激情不如本科生,不少用人单位觉得许多硕士生的工作能力反而不如本科生。
个人经历
从中师到硕士的距离
数周前,39岁的云南艺术学院07级研究生杨云惠,选择莫扎特的咏叹调“我是高贵的”,作为她毕业演唱会的最后曲目。将手里的中师文凭换成研究生文凭,她花了22年时间。
这个夏天毕业的她,需要一份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
20年前考上中师很神气
“在那个年代,考上中师,比现在考上名牌大学还神气。”在20年前,中学毕业时,班上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会毫不含糊的选择中师、中专这样的学校。考不上中师的学生,通常选择了高中。
1988年,杨云惠17岁。从昭通威信县中师毕业的她,并没有遭遇找工作的烦恼,威信县扎西小学的校门为她敞开着。做了四年的小学教师后,她参加了普通高考,目标是本科院校,但没上过高中的她,不具有优势。还好,她考取了云南艺术学院,成为一名专科生,“脱产学习”。毕业之后,她调动到昭通市邮电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凭借一张大学专科文凭,要找个工作,并非难事。
1997年,杨云惠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中国音乐学院,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同样是脱产学习。
1999年从中国音乐学院音教系毕业,作为人才引进,她的工作单位变为了昭通师专,还是做老师,只是从小学教师升格到大学教师。
但杨云惠对中国音乐学院的本科文凭仍不满足。2007年,她考取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跟随导师学习法国艺术歌曲和中国近现代的声乐作品。
忙于考研放弃要孩子
“脱产学习”这种方式,适合不参加工作全力学习,且没有生活负担的人。这个时候,杨云惠的生活负担不轻。“最艰难的时候,是在考研究生以及念研究生的那段时间。”杨云惠说,读研究生时,她已经结婚,原本到了该有个孩子的年龄,但忙于考研,她最终放弃了要孩子的念头。
2007年,杨云惠已经36岁,除了在云南艺术学院学习法国艺术歌曲,她还跟随云南大学法语专业创始人董启汉教授,系统地学习法语。
“作为一名专攻西洋歌曲演唱的研究生,掌握外语是必要的,有利于对外国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杨云惠说,现在她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三门拉丁语系的外文。第一外语是法语,第二外语是英语,第三外语是德语。目前,她的德语水平,只是在初级阶段。
努力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
学习哪有不苦的,同时学习两三门外语,困难可想而知。
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后,杨云惠回到了昭通的家里。“不是为了文凭才这样执着地努力。”今年已经39岁的杨云惠,在电话里对记者说,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需要学习的平台,才会从一名中师毕业生,努力到一名硕士生。
和这个夏天毕业的所有研究生一样,杨云惠需要一份更好的工作,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她会不会遇见像22年前中师毕业后,扎西小学的学生们打扫好教室,等待她到来的情景呢?不得而知。
记者手记
盛夏7月,象牙塔里,处处尽显离别意。毕业照、毕业酒、毕业歌……当然,其间还夹杂着找工作的酸甜苦辣和爱恨情仇。
下一步,他们该何去何从?一步步走近,我们看到希望与绝望并存,精彩与失落相遇。有些班百分百奔赴就业岗位,有些宿舍至今还在为考研、公务员或是出国选择“不就业”;本科生找工作敌不过职校生,硕士生直呼就业压力大。这一切,都是属于7月的风景和故事。
想到达明天,现在就开始启程。是该告别的时候了,我们祝福你们,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