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周济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49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直接推动了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过数年努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7.7万人,是1998年的6倍;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用10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坚持规模增长与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就业状况等相挂钩,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实行倾斜政策。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强对紧缺型人才的培养。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高校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人才汇聚的优势,不断创新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近5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3项,占全国总数的55.4%;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08项,占全国总数的55.7%;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41项,占全国总数的51.5%。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比例全面超过了50%。其中,在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7项一等奖中,高校获得了5项。
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有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高校,有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来自高校,推动了理论创新,发挥了现代化建设“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张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