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三角地已看不出当年的模样,草地边的护栏上,还留着一片没被撕干净的纸条。本报实习生 张沫 摄
过去三角地的信息栏上,贴满各种布告.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记者从北大获悉,存在于北大三角地数十年的信息发布栏已被拆除。北大学生会表示,拆除信息栏是因为上面的商业广告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学生交流信息的阵地。
昨天下午,以往熙熙攘攘的北大三角地显得格外冷清,原本贴满各种告示的信息栏已被拆除,只剩下一块三角形草坪。路过的学生说,信息发布栏是在上周日晚上被拆除的。一些广告无处可贴,只好贴到树上和护栏上,但很快就被校方清除。
北大学生会权益部部长邵磊说,拆除信息栏事先并没有向学生征求意见。不久前,学校保卫部召开恳谈会,学生会提出拆除信息栏的想法。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信息发布栏已经不再是学生交流思想和信息的阵地,而成为商业广告的聚集地,贴满了各种房屋租赁、留学培训等广告。学生社团的信息被挤得无处可发,只能在三角地附近设置展板、展台等。最近,学校要迎接本科生教学评估,考虑到信息栏已经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影响了校园环境,所以提议拆除。
北大保卫部综治办工作人员说,他们准备在这里设立电子信息屏,专门发布学生社团信息,由校团委管理发布内容。该提议目前正在报审过程中。另外,目前学生主要通过校园网交流消息,所以在这样的过渡时期,也不会影响学生活动。
三角地是北大大讲堂南侧的一片三角地带,是集中张贴学术、学习、商业等各种布告的地方。在很多北大学生的文章中,三角地都被描述成某种意义上北大思想的象征。去三角地贴布告或看布告,曾经是北大学生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北大三角地
■各方看法
要把回忆珍藏心里
吴肖天 1980年入读北大法律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当年我从外地考入北大,第一天就跑去大名鼎鼎的三角地。三角地上张贴的信息和学术氛围让我非常震动。我几乎每天下课都要去三角地,接受最新的信息,这些给我的启迪让我终身受用。三角地,可以说是我心中很怀念的地方。
毕业以后,虽然很少有机会回学校,但是我每次回去都要去三角地看看,缅怀一下。这次信息栏被拆除,以后回校就再也见不到了,心里特别失落。虽然现在三角地的功能改变,但我认为不应该拆。我只能把对三角地的回忆珍藏在心里了。
性质已变不觉惋惜
邢滔滔1981年入读北大,北大哲学教授
在上世纪80年代,三角地几乎是我们获取信息最主要来源。但后来,三角地的性质慢慢改变,从学术交流的场所变成了商业信息汇聚之地,那以后我就不太去三角地了。拆除的三角地已经不是我怀念的那个三角地,它已经变了性质,所以我倒没有觉得很惋惜。
心里非常失落
刘鑫(化名) 2000年入读北大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角地里的各种布告,内容既有对食堂、宿舍不文明行为的揭露,也有各种社团活动的宣传。虽然信息集散地的功能可以被电子屏取代,但从感情上来说,觉得非常失落。
应该保留下来
李楯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家
我没有能够在北大读书,但从上学的时候起,就非常喜欢北大的校园环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角地那种交流学术的氛围。
现在我每次去北大,也都会去三角地看看。三角地不仅是个信息传递的载体,也不仅是个历史遗迹,它有着太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意义。
虽然现在它的功能已经变化,但是因为承载了很多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它保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