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茂联合旗满都拉小学学生领到免费教科书。记者 张学军 摄(资料图片)
内蒙古101个旗县“两基”全部达标,让农村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正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今年8月1日,国家教育督导团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正式宣布: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全部实现“两基”目标!消息传来,关心内蒙古教育的人士无比振奋!6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草原上有“三多”:寺庙多、喇嘛多、文盲多,118万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原上,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0%以上。全区没有一所高等学校,仅有3所中专学校、4所中师学校和31所中学,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仅占人口总数的5.69%。民族教育尤其落后,全区只有民族中学3所、民族小学681所。今天,内蒙古人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交出了这样一份教育事业发展的答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成教育,内蒙古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4%。
60年风雨沧桑,内蒙古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草原上所有的中小学都“毕业”了
一路饱览了草原的绿色,突然,一片牧民聚居区出现在记者眼前,一座白色的楼房醒目地立于其中。“那就是达日罕乌拉总校。”同行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走进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干净的餐厅,还有蒙古族小学生们欢蹦乱跳的身影。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有苍茫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横亘的山地。“一排土房子,几排泥凳子,一群泥娃子”,曾是内蒙古农村牧区学校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素描。如今,美丽的达日罕乌拉总校是内蒙古农村牧区中小学的一个缩影。
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牧区教育得到重视。1993年,在全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部署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把“两基”作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奠基工程,摆在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千里草原到大漠驼乡,从城市到农村,一场夯筑教育长足发展基石的“两基”达标工程,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全面铺开。
“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曾在乡镇中学有过多年任教经历的多伦县第四中学校长陈玉国肯定地说,“原来在乡中一些专业性强的课,如音乐、美术根本没能力开;由于实验设备简陋,实验教学课只能做20%至30%的实验,且都是演示实验。现在的学校不仅开齐了这些课,而且所有任课教师都是专业对口,也有了仪器配备齐全的实验室,孩子们也可以亲手做实验了。”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大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使目前全区小学、普通初中、职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08%、96.47%、91.41%。新补充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校长接受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比例均达到100%。
通过实施各项工程,全区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新、改、扩建校舍499.18万平方米,增加仪器设备值1.1亿元,增加课桌凳67.13万单人套,增加图书965万册,培训教师8.47万人次,全区98.85%的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实现了一、二、三模式的“校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