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发布“债务催收公告”,该行1411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被曝光,曝光内容包括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通讯住址以及积欠本息等。积欠本息总计1857.59万余元。
此前,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也于6月26日公布了500余名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对于工行两地分行公布个人信息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争议。
互联网催收:“能够取得好效果”
昨晚,工行北京分行向本报发来通稿称,采取网络公告催收的方式催收不良助学贷款,是“希望能同长期无法联系到的借款人取得联系,同时希望能够强化借款人的诚信意识。”
工行北京分行称,该行通过委托清收的方式对国家助学不良贷款的催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部分借款人缺乏诚信观念、且流动性又很强等原因,仍有一批借款人无法取得联系。
工行北京分行自1999年开始开办国家助学贷款,截至2007年6月末,有2244笔合同已经到期但仍未能清偿贷款,贷款余额1186万元。
该行认为,通过互联网传播效率更高,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借款人进行催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网友争议:是侵害隐私还是实属无奈
两地工行先后在网上公布不良助学贷款借款人信息后,引发了网友的争议。
有网友认为,此举是对个人隐私的侵害,而另一观点则表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银行此举实属无奈,大学生首先应讲究诚信,“没有诚信,就应该受到监督。”
昨晚,工行广东分行一宣传工作人员表示,该行的《债务催收公告》中,已经注意到了欠款人的隐私问题,对个人信息只公布了姓名,并隐去了身份证的后三位。
工行广东分行表示,公开拖欠贷款学生姓名的作法,与北京分行只是巧合,没有事先商定。
而还有网友发问:为什么众多其它行业、数额更大的不良贷款,银行不予公布,而对于这些大多在万元左右的贷款,首先曝光?
对于这一问题,昨晚,两地工行未予回应。
催收效果:7人明确表示近期还款
工行北京分行称,网络公告催收发布后,已有13名借款学生主动与工商银行取得联系,其中7人明确表示于近期归还积欠贷款本息,”网络公告催收初见成效。”
工行广东分行则未向记者透露,催收公告发布后的回应如何。
“没人告诉我该怎么还款”
- 对话
在此次工行北京分行公布的借款人名单中,有10余人的通讯地址位于北京。
昨日下午,记者按照《催收公告》,先后前往宣武区校场大6条1号、西城德内大街尚勤胡同和崇文门外大街某大厦,寻访其中三名借款人,但当地居民均表示,三人都已搬离,不知去向。
几经努力,记者寻访到原本住在崇文门外大街某大厦的逯先生。2005年毕业于人大的他,目前居住在宣武区马连道。
催收公告显示,逯先生欠款九千余元。
昨日,记者与他进行对话。
新京报:知道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被在网上公布了吗?
逯先生:不知道。
新京报:你会觉得侵犯你隐私吗?
逯先生:不会,毕竟是我欠钱,银行也是被逼没办法。
新京报:记得自己向银行借了多少钱吗?
逯先生:不记得了,银行说多少就多少,总没错的。
新京报:毕业后为什么没去银行还贷?
逯先生:当初借款时,工作人员没有说明毕业后如何还款,只给我两张存折,一红一蓝,到现在我都保存着。毕业那年,我在学校的工行储蓄网点咨询过,到底该往哪张存折上存钱,可是连他们也说不清,我就更不知道怎么还了,也不可能随便在卡上存钱。工作后,多次搬家,通信地址无法及时更新,自己也没太多时间跑去银行咨询还款情况,银行也没提醒我。但我一直记得这笔欠款,没想过不还。
新京报:一直以来银行都没有联系过你吗?
逯先生:我当时登记的手机号直到今年年初才换,其间没有银行的人打电话催我还款,却又很突然的公布我的信息。其实,只要银行告诉我在哪还,怎么还,这笔钱我是不会赖的。我觉得银行助学贷款的初衷是好的,但执行不严格,让一部分人钻了空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银行的催债工作也不到位。(记者 张寒、林阿珍、郭少峰、李立强、相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