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学生在学习电焊技术
本刊记者的多路采访,既充满喜悦又深怀忧虑。喜的是很多学校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创造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是主流;忧的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亟待破解。
招生“乱象”待治理
在职业学校万马奔腾的情况下,既有
千里之驹,也有“害群之马”;好的学校在趁热打铁;差的学校在“趁火打劫”。
为了招到学生,有些学校使尽了“招术”。有的花千万元巨资在电视台做虚假广告,有的挖空心思到竞争对手学校去“偷”学生,有的在火车站及长途汽车站用高音喇叭“哄”学生,各种“乱象”不一而足,目的就是一个:收取学费。
据2006年被招入安徽中华职业学校就学的陶玉妹介绍,她9月份进校,10月份就被推荐到昆山市一家企业上班,学校收取了两年的学费。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杨名权介绍说,每年职业学校间的生源混战,严重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声誉。不少职业学校夸大其词,先把学生招来再说。有的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招生班子,主要精力从教学转向招生。此外,地方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为了不让当地的学生到外地上学,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台“红头文件”严禁外地职业学校前来本地招生。
有关调查显示,有的职业学校每招一名学生就要付出两三千元的回扣,有的学校一年花在“买学生”上的钱达百万元之巨。而这些招生成本最后都转嫁到在校学生头上。
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院长董德刚认为:“目前职业教育热,是好事,但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许多趁火打劫者低门槛进入职教领域,造成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失控。现在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设备,师资力量也差,学生学不到真本事,一出校门就失业。”
采访中,很多办学者、学生家长都在呼吁:国家应对职业学校的招生“乱象”加以规范和治理。
评估模式要改革
不少学校的负责人表示,当前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一个多元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形势非常喜人。但是,现行的对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滞后,许多评估管理办法照搬本科院校的评估模式。比如,对教师学历及职称比例、操场面积、图书馆藏书数量的规定等等。这种管理评估模式对已经紧贴市场、注重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来说已很不适应。
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说,比如对学校的考评,其中有一项是学校图书馆的人均藏书量。为了应付考评,不少学校临时大量购买书籍。事实上,不少书籍在图书馆一放几年,学生根本就没借阅过。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操作。藏书对职业学校来说固然重要,但不能像要求普通高校那样来要求职业学校。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武马群说:“现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社会大环境很好。应该让我们这些办学者专心致志地办品质更好的职业教育,不要提那么多花样翻新的目标和评比。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第一位的。”
在采访中许多职业学校管理者建议,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同学科型大学混在一起,使用同一的学科型职称评定标准,不利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引进。应单独设立对高职教授的评定机构和办法。
这些问题的提出,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了,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我们应建立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并完善适宜的考核评估体系,是引领发展中的职业教育上台阶、上品质的关键一环,不能“削足适履”。
“证”的症结要解开
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分属教育和劳动管理部门的两套职业教育系统,各唱各的调,各拿各的腔。有了教育部门的毕业证,还得申请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对此,江西城市职业学院院长黄玉林一语重的:“管理体制不顺畅。”
陕西眉县职教中心负责人高军民说,证书问题让很多职业学校头疼。劳动部门所辖学校出来的学生拿不到学历证,而教育部门所辖学校出来的学生又拿不到职业资格证,要想两证俱全,学生还得花钱去考。
渭南技术学院(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校长史亮称,我校有一块牌子是劳动部门批的,学生拿的只是学院的毕业证,拿不到学历证,只能在毕业证上用括弧标明“学历等同于大专”。
教育、劳动部门的分头管理,还有一个要害问题是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这几年国家有关部门一直要求先培训后上岗,但没有得到落实,原因在于缺乏监控机制。一些学校的校长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部门利益使然。因此,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对分属于不同部门的职业教育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这对国家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警惕农技人才空心化
在都市职业教育升温形势下,不少与农业相关的技术学校被迫“关停并转”。有识之士指出,要警惕都市职业教育发展对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
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副局长廖茂侦忧虑地说:“如今,职业教育确实非常火爆,大批农村的孩子在这里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农技人员的青黄不接,新农村建设将面临人才匮乏的尴尬境地。”他呼吁国家应该对此进行规划和布局。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绝大多数农村的孩子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二是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都是围绕着城市发展需要而设置。农村急需的农机维修、种植、养殖等专业,很多职业学校不设;三是各地担负培养农业人才的农技院校也开始向其他门类职业学校转型,农业人才培养呈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政策要配套 操作要可行
采访中,很多学校负责人呼吁,国家应该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上进一步配套,操作上要切实可行。有些校长说,过去校办工厂都有税收减免,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优惠。国家既然鼓励校企合作,就该在这方面有政策出台。
眉县职教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上职业学校的不少是家境不富裕的穷孩子,应该关注这个困难群体,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中职学生可以贷款,国家有政策,但没有人去做这件事。能不能在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职业学校也搞“两免一补”?现在我校辍学的学生有20%,他们是上着上着就上不起了。今年学校给这些孩子的家里发了一封信:“可以先去挣钱,再回来上学。”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力彬认为,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比较集中,希望有关方面抓紧为这些困难学生落实助学贷款。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认为:“现在有关配套政策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我院1999年按2800名在校生规模为师资定编,仅473个指标。现在学院发展到15000人,原编制不变,严重影响了高层次人才及实践性人才的调入,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另外,职业教育是直接为企业提供学有专长的技术工人的,高职学生不能在省城落户,是对高职学生的歧视。”
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业内人士建议,由政府出面,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校企合作。政府应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激励并推动企业同学校的合作,对在合作办学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王秀真 李玲 周伟 颜彦 孙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