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农民个人承担较大教育成本,到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从均衡义务教育资源,到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再到对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实行免费……顺着教育发展的脉络,回望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的变迁,可以发现,教育公平的理念越来越清晰地体现出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的目标,在全社会实现起点公平,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巨野镇8岁的小学生李妍,今年春季开学不用再交学杂费了,这使得面临辍学的她重新背上了书包,小脸笑成了一朵花。
今年,全国有太多孩子像李妍一样露出了如花的笑容。因为2007年春季开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至此,经过多年努力,农村义务教育终于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目标。山东省老教育工作者王恩大说:“尽管在城市,义务教育免费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这已经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从个人承担部分教育成本到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条路走了多年。
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但由于财力有限,只得在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提出可以收取杂费,而这种杂费实际上就是学费。可以收取杂费的规定,让一些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饱受经济压力。“义务教育不义务”,成为许多农民在学费重压之下无奈的一句调侃。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采取得力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6年9月1日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将不收学费杂费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予以确立;2007年春季开学时,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义务教育在农村的真正实现,让无数孩子从此可以无忧无虑地踏进校门。为此,江西省德兴市中洲村小学的学生专门制作了“感谢祖国感谢党”的横幅并在上面签名,以表达对这一政策的感激之情。专家们指出,这一政策从最大范围内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对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意义非凡。
缩小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向“均衡”迈进
多年来,每到招生时节,许多家长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拿着条子、票子“敲”重点学校的门。前两年,浙江省温州市一所名校的老师在新生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个滑稽的事实:班里竟有15名学生家的门牌号码是学校附近的一个厕所。原因只有一个:择校。
择校现象来源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专家杨东平认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多年来,层层设置重点学校的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大批“弱校”、“差校”,并最终成为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一道“硬伤”。
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平衡义务教育资源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界的共识。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郑重承诺,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这一承诺彰显出国家对于平衡教育资源的关注。
2006年9月1日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更是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并明确了政府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认为,这一法律,使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了一道“金箍”: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尤其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要积极推动学区内各学校优秀课程、优秀教师、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一系列均衡化措施,既是方向性的,也是刚性的,明确了以后教育发展的目标。
扶困助弱,让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
去年9月,济南市外来务工者家庭的李龙扬高兴地背上书包,来到济南市汇波小学报到。“这里的学校比老家好多了,教室宽敞,操场也大,老师都和蔼可亲,我真高兴能在城市里上学。”小女孩对记者说。
扶困助弱,是近几年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又一引人注目的政策导向。
如为帮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找到一张书桌,国家制定了“两个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各级政府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给更多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2010年,全国将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建成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此外,从2006年开始5年间,中央财政将安排40亿元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两项实质性的教育政策,引来一片叫好声。一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二是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两件大事。
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志民说,这两个政策的决策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大学收费制度改革以来,学费上涨幅度较快,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难题凸显。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可以保证大批学生不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师范教育开始免费,可以吸引大批优秀生源加入教师队伍,从而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让人人都能上好学。这些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减少群众的教育支出,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最终实现“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的目标。 (记者 张晓晶 郭久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