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5-09-01 09:46:0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国务院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报告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5年8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协调配合,积极应对多种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活力动力继续增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适时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有效需求继续增加。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扩内需、稳外需,预调微调、精准发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是加快重点领域财政支出进度,前7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2.1%,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农林水等薄弱环节的支出增速在15.4%-21.4%。采用定向承销和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通过积极推进“营改增”、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覆盖面、减免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三是保持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今年以来,3次普降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定向降准,4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下行。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3%;6月份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4%,同比回落0.92个百分点。积极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金融服务,6月末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余额同比均较快增长。

  努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注重以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传统引擎升级。一是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集中力量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突出抓前期、抓配套、抓进度、抓落地,加快实施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粮食水利等7大类重大工程包,同时积极筹划充实城市轨道交通、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4类新的重大工程包,做到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重大工程。二是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通过大幅减少前置审批事项、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重大项目政银企社合作对接、创新企业债券品种等方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前7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占比达到65%。三是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投资计划下达,截至7月末全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基本下达完毕;督促各地清理盘活中央投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项目。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2%。

  不断改善消费能力和消费环境,注重在释放消费潜力上下功夫。一是居民收入增长保持“双快”,通过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等,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3%,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月均收入增长9.8%。二是加快推进6大领域消费工程,努力扩大信息消费,鼓励绿色消费,实施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宽带、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建设,上半年4G用户突破2亿户,比上年末新增1亿多户,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倍,网上零售额增长37.7%;稳定住房消费,调整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和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免税年限,商品房销售面积从一季度同比下降9.2%转为前7个月增长6.1%;大力支持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养老健康等消费,上半年旅游收入、电影票房收入分别增长12.4%、48.2%,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长10%。三是着力改善消费软环境,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信用消费,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深入挖掘外贸发展潜力,注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外贸出口,努力保持我国国际市场份额。一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积极鼓励企业开拓沿线国家市场,新疆等9省区10个海关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在巩固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的同时,大力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上半年服务贸易增长13.3%,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出口均明显高于整体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新型贸易方式,实施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模式发展的政策,促进外贸出口,上半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超过30%。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加快实施“三大战略”,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生机显现。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出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创新成效不断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企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6.7%。“互联网+”向更广领域拓展,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互联网+”协同制造、普惠金融、高效物流等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双创”扶持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颁布实施,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创业投资、发展创业孵化服务等,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产业升级与调整转型齐头并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政策引领和市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三次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向好,夏粮、夏收油菜籽产量分别增长3.3%、1.2%;早稻生产保持稳定,秋粮长势总体较好。“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物价保持较低水平,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工业调整转型加快,“中国制造2025”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在一大批落后产能被淘汰的同时,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前7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比整体工业快4.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有效弥补了二产增速回落对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节能减排和环保生态建设成效显现,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9%、3.2%、4.6%和8.8%,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继续好转。

  “三大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三大战略”有机结合,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三大战略”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各地加快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对接,国家级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新引擎、新载体、新样本作用突出。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呈现先行一步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对全国经济平稳运行形成有力支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区域间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转移和分工合作等取得良好效果。支持东北振兴力度加大,在加强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推进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的同时,出台了改革体制机制、建设新区等打造东北地区竞争新优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型城镇化稳步实施,扩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等机制;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建设新型城市的“一融双新”工作加快推进,截至7月末已有22个省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办法。

  (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动力活力不断释放。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狠抓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陆续出台了一批重大改革举措。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迈出坚实步伐,又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改革方案出台。财税金融改革稳步实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促进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5倍;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投资体制和价格改革加快推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依据外,强制性中介服务全面取消;企业投资项目实行网上并联核准,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部委层面横向联通;政府定价项目减少约60%,绝大多数药品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启动实施,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基本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展开,进一步放宽准入,清理规范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

  着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迈出新步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带一路”战略有序展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与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文相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协议陆续签署;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稳步推进,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丝路基金启动运行。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约,修订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启动实施。前7个月,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0.8%。

  (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扎牢民生保障网。

  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大稳岗就业支持力度,及时出台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措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并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841万人,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众创空间加快布局,各类创业集聚区、创客中心、服务平台蓬勃发展。前7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7.4%,注册资本增长41.6%。

  不断加强社保体系建设,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调整,人均提高10%左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超过1.4亿人受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320元提高到38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同比分别增长9.2%和13.8%。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以及对口支援等工作扎实推进,困难群众、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前7个月基本建成425万套,新开工517万套,完成全年目标的88%和69%。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发展稳定向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建设大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继续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000元;今年有近8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比上年增长41%。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推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继续提高,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政策出台实施,国家级重大文化设施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等建设进展顺利。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的是好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继续提升,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人民福祉持续增进。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一些领域困难和风险还在加大,经济向好的基础不牢、势头尚弱。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弱于预期,同时又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不利影响可能有所上升。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工业领域价格和企业效益低迷,新旧增长动力接替尚需时日,一些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和下一步走势,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回旋余地,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平稳,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就业、粮食产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城乡居民收入、保障房建设等指标有望较好完成,财政收入、投资、外贸等预期指标的完成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工作中,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主动适应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深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更加注重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更加注重释放有效需求,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更加注重稳定社会预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加力增效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盘活用好沉淀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继续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好结构性减税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各项措施。松紧适度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积极发展民营银行,支持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机构发展。加快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财税金融支持,落实好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适用范围的政策,在风险可控条件下,鼓励银行发放面向中小微企业“双创”的信用贷款。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防范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机构以及跨领域、跨市场风险的监控,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把促投资和扩消费更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稳增长的强大动力。突出重点促进有效投资,扎实推进7大投资工程包建设,加快推开4大新的工程包。加强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城乡电网、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指导地方加快PPP项目落地,多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更好对接国家重大项目。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落实完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文化、旅游等机构的政策。加强宽带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三)主动引导结构调整深化。围绕创新驱动、制造业强国、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紧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政策,发挥好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作用,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及众创空间的各项政策,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启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健全淘汰落后标准,落实好企业兼并重组优惠政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优胜劣汰、竞争合作中增强企业活力。加快推进“互联网+”,抓紧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普惠金融等11项重点行动,发展壮大经济新增长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和制造业主辅分离,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实施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出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扎实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夺取秋粮丰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施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推进,继续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国务院部门和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年内全面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动制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国家标准,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提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指导意见。制定金融体制改革方案,统筹推进利率、汇率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价格体制改革,加快政府投资条例、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立法,年底前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省级政府纵向贯通。修订发布新的中央、地方定价目录。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布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方案。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农垦等管理体制改革。

  (五)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围绕重点方向、重点国别、重点项目,加快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落实好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等政策措施,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一步有效利用外资,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加强外商投资事中事后管理,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

  (六)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强化分类指导,完善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推动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一批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工程,研究制定新十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切实落实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发挥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指导各地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颁布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黄金水道疏浚整治。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落地,抓紧制定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级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建设。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出台新时期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政策,实施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医疗救助等精准扶贫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落实好西藏、新疆和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政策措施,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七)认真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完善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精心做好托底工作,扎牢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安全网。把保障就业放到突出位置,实施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好促进就业创业、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援企稳岗、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推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改革发展,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开展各类隐患排查,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薄弱环节整改,形成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妥善处理群众利益诉求,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和政策研究。密切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政策预研储备,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和预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出台一批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切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做好经济工作,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