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7月是市场之前预期最可能的CPI增长拐点,但昨天多位经济学家预计7月份CPI在继续冲高至6.5%后,会在8月份继续走高。因此年内再次加息的概率升高。
商务部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7月18日至24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中猪肉价格比上周下降0.2%,这是5月猪肉价格上涨以来首次单周价格出现回落。不过羊肉、牛肉、冰鲜鸡则分别上涨1.0%、0.6%和0.4%。对中国CPI波动影响重大的猪肉价格真的在下降?
“滞胀”情绪或卷土重来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的猪肉通胀主要是由于去年大量屠宰牲畜库存令供应暴增,口蹄疫暴发,以及年初有报道披露部分国内养猪户使用非法添加剂令供应受阻。今年饲料(主要是玉米和大豆,合共占中国猪饲料超过五成)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已分别上涨94%和32%,而5月底小猪价格也按年上涨60%。由于预期价格上升,部分养猪户也推迟向市场出售生猪,近期的供应下降也将令价格进一步上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推断,7月食品价格环比很可能落在1.0%附近,涨幅与6月大致相当。
而当月非食品环比增幅应在0.2个百分点附近,综合以上信息,加上7月翘尾因素与6月相比下降约0.3~0.4个百分点,所以,7月CPI同比增幅将落入6.3%~6.7%的区间内,取中值6.5%。这一通胀水平比6月高0.1个百分点。
此外“滞胀”情绪将随着7月份的经济数据卷土重来。同时,加上对融资平台的担心,以动车、桥梁等为代表的恶性事故的发生,将诱发市场对中国高速发展模式的再审视,预计国际投行“硬着陆”的声音也可能再起。不过,兴业银行认为中国经济将会平稳放缓,不会“滞胀”。分析称,7月份工业增加值的放缓,除前期紧缩政策继续显效外,更主要的因素应该是统计技术层面的,而且这种放缓还是相当温和的,同时有利于11月份及其后的物价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