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官员:十二问三峡工程 旱涝连灾非工程诱发

2011年06月22日10: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口北支 蔡其华 排沙能力 长江上游 长江水利委员会 防洪运用 水流挟沙能力 水库联合运用 长江流域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2010年7月21日,三峡大坝正在泄洪(上图)。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1998年7月25日,流量为每秒5.17万立方米的洪水从三峡工程坝址奔腾而过(下图)。新华社记者杜华举摄    

新华网湖北频道6月21日电(记者沈翀)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是三峡水库"诱发"的吗?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缩水"了?三峡水库利与弊如何评价?……近段时间以来,三峡工程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热点。本报记者就此十二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详解广大读者疑问。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2010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设计的正常蓄水位175米。其间,长江流域发生了强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了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热议,有人甚至质疑这些灾害是"三峡工程惹的祸"。为此,记者日前专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

蔡其华说,长江委承担着长江流域的水行政管理职能,是三峡工程的设计总成单位,也是调度管理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及时研究解决三峡工程的有关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回应社会关切。

一问: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严重干旱与局部洪涝是三峡水库"诱发"的吗?三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干旱的原因:2010年10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持续严重偏少,造成江河湖库水位普遍偏低,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发生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的特大干旱局面,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抗灾之急,历史罕见。发生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持续严重偏少,受赤道东中部太平洋拉尼娜现象影响,2011年以来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显著,南方热带系统偏弱,北方冷空气活动势力强大,流域水汽输送通道未能有效建立,造成长江流域降雨偏少4成,其中长江中下游偏少5成,为建国以来最少。

近期局部洪涝的原因:进入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也处于主汛期,多个地方发生局地的强降雨,致使流域内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安徽、重庆等省市发生局地洪涝灾害,但长江干流及主要大支流汛情平稳。

造成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冷暖气流交汇造成的强降雨。6月3~17日,长江流域发生了4次较强降雨过程,4次过程的共同特点是降雨都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及两湖水系,累计雨量超过100mm笼罩面积约66万Km2。

三峡工程发挥的作用:2011年1~5月,三峡水库水位从175米持续消落,长江防总调度三峡水库共向下游补水约195亿立方米(平均补水约1500立方米每秒)。尤其是5月以来,为应对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支持中下游沿江地区抗旱引水,长江防总先后四次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共向下游补水44亿立方米。据测算,因三峡水库补水,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抬升,其中4、5月抬高荆江河段水位0.9~1.2米,抬高长江中游干流水位0.7~1.0米,抬高长江下游干流水位0.6~0.9米。补水不仅解决了因水位下降而导致的湖北观音寺、颜家台闸移动泵站不能在固定基座上设置的困难,而且降低了沿江城镇应急取水泵站和电灌站的扬程,有效提高了取提水效率。同时,航运船舶装载率提高,中游河段航运运输成本下降约10%,并且初步遏制了水位下降对中下游河道、湖泊等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取得了较好的供水、灌溉、航运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由于2011年入汛以来,长江上游尚未发生较大洪水,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还没有机会发挥,但已为拦蓄上游洪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长江防总正严阵以待,长江上游一旦发生洪水,将通过科学调度,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巨大防洪作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6年川渝出现罕见大旱,2007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暴雨,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均属极端天气事件。从天气成因来看,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主因是从地面到约5500米之间高空天气形势的变化。三峡大坝坝高仅185米,相对于5500米来说是一个微量,不至于对长江上游高空天气形势产生影响。部分地区大旱属降雨特枯年份发生的自然现象,与三峡水库无关。大型蓄水工程由于水面蒸发可能使得水库周边地区湿度有所增加,这对干旱而言属正面效应。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