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全球经济失衡主因在美国

2011年02月21日13: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张茉楠 世界经济 金融风险 世界 经济 金融 风险 报告

G20聚焦经济失衡问题,希望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量化操作,其中经常项目余额占GDP比重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两端是贸易失衡与金融失衡,美国等国要重订“经常收支的调整方式”,事实上是把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转嫁给贸易盈余国。

经济失衡的本质是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不同比较优势下国际分工的不平衡。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以金融分工和产业/贸易分工为纽带的“双重循环”机制:一面是在实体经济有强大优势的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商品输出大国,因而拥有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另一面是具有强大金融优势的美欧经济体,它们输出的是货币、金融产品以及各类金融服务,进而拥有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

当前,全球经济分工格局是:制造业中心已逐步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但货币金融中心仍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对外交易中长期依赖储备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借贷和投资,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和资产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将越来越多的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因此全球经济失衡表面上看起来是经常项目收支失衡,而本质是国际分工体系中金融分工与贸易分工的失衡。

美国庞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正是当前国际货币秩序的体现。美国利用货币主导权,过度滥用金融信用,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生产力的增长速度,美国极低的国民储蓄率也使得美国总需求长期超过总供给,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可能是我们理解美国财政赤字、储蓄赤字和贸易赤字关系的最基本框架。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X-M)=(S-I)+(T-G)(其中,X为出口,M为进口,S为私人储蓄,I为私人投资,T为税收收入,G为政府支出),将等式变形即可得到:财政赤字+储蓄赤字=贸易赤字,可见,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实际上是由政府和居民支出超过收入其收入的部分,这部分的过度支出需要外部融资弥补其债务亏空。以下这两组数据完全印证了三大赤字关系:

一组是:从1994-2009的16年间,美国财政赤字累计5.19万亿美元,其中联邦赤字3.48万亿美元,美国个人部门主要依靠房产泡沫融资支撑的消费透支高达6.72万亿美元,而此期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规模也呈急剧增大趋势,到2000年超过了4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8115亿美元。经常项目赤字累计达到6.4万亿美元。

另一组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可以为债务进行外部融资,使债务经济能够得到国际循环。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持有的美国债券规模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债券发行量占世界的32%,2003-2009年期间,美国外债率分别为62.3%、70.4%、75.0%、83.6%、95.4%、95.2%和95.9%,2009年与2003年相比提高了33.6个百分点,美国海外总债务已高达13万多亿美元。

不过,一直以来美国似乎并不太为其债务发愁。美国将“私人债务国家化”,然后将“国家债务国际化”,让别国为美国的危机买单,美联储用天量国债购买计划来支撑全球流动性战略,其背后是加速全球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一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也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国民财富。作为货币发行国,美国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以逃避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年至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而另一方面是让让它国财富的缩水。2009年,全球外汇储备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其中60%以上是美元资产,也就是5万多亿美元。2009年,国外持有美国的资产总额,不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已经达到09年美国名义GDP的1.25倍,美元贬值加速了这种财富的转移。这样一来,美国依托于美元这一国际中心货币和全球金融分工的战略优势获得了全球化财富分配中的最大收益。

当前,全球货币结构越来越不能反映全球的经济结构,失去货币锚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着经济增长、通胀、就业和汇率相互背离困境的挑战,从对危机性质的判断来看,本轮危机并不是由金融领域的局部非系统风险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2007年以来的全球危机是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经济失衡所引发的全球利益分配差异及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强制性调整。

全球货币结构的失衡决定了经常项目收支的失衡,因此,金融危机以来改革全球货币体系的呼声愈发强烈,继中国提出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设想之后,经历欧洲债务危机,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正准备通过G20机制改革全球货币体制、创建一个全球储备货币。俄罗斯总统梅德维杰夫去年也表示,将在G20峰会上讨论储备货币,认为G20应就货币改革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应考虑创立全球储备货币。

从当前国际货币格局和实施难度看,推进主要储备货币多元化也许一个好的选择,要利用全球新的治理结构,形成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等主权货币之间的联盟(包括协议及相关国际组织),来协调各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协调机制,重构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关系,形成多边制衡体系,控制美元滥发、约束美元霸权,真正推进美元单一本位的货币制度向全球多元本位的货币制度转变,全球经济结构才能像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