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中国网 胡迪 摄
中国网1月16日讯 中国科学院今天下午举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会上表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要真正发挥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关键还是要使研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在研究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特别要重点关注和研究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坚持做 就能够走到前头”
路甬祥说,何传启同志代表课题组介绍了2011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的主要内容,提了一些建议。研究的内容非常大,但是提出的三条建议相对就比较局部但很积极。作为科学研究,可以建议,但是也可以不建议。我把规律讲清楚,把理论建立起来,决策部门、其他单位就会从中吸取营养,在决策当中发挥作用。中国科学院是研究机构,研究机构本身也可以是民间的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的定位,是一个科学咨询机构。咨询,要讲究科学性,决策者是吸收、部分吸收还是全部吸收,这是决策者考虑的问题。不要因为一时没有全部吸收,就说咨询是不是不够,或者下一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继续做工作,尽到应尽的责任,起到应起的作用。吴述尧先生就文献计量学进行了分析,讲得比较系统。不多的经费,只几个人,坚持了这么多年,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报告,这是很令人高兴的。
谈到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前景时,路甬祥说,何传启同志为首的课题组坚持了中国科学院的传统,发扬了中国科学院的传统,坚持不懈的工作,很少甚至没有浮躁的情绪,认认真真地做工作,这是难能可贵的,坚持下来不容易。从开始做到现在有近十年的时间了,成立也已经有八年了,报告已经有十二本了,在此表示钦佩。对何传启同志为首的以及支持和参与中心这个活动的各方面专家表示敬意。大家坚持做,中国的现代化理论,不管是学科还是不是学科,就能够走到前头,就能够对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知识将成为当代与未来的主要生产方式
路甬祥认为,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了工业文明,在过去近三百年时间当中,世界上大约有二十多个国家,10亿左右的人口实现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当中,科技发挥了先导、引领和关键的支撑作用,从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到计算机,电力网、广播电视、通信网到现在的互联网,科技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现代化的革命性的进步。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实现从工业文明向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知识文明的历史性转变。知识文明时代,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引领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知识与物质、工具都不同,它可以被更多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当中不断增值,而不是减量。所以,知识也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重要的资源,成为个性化的创造与全球化生产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与未来主要的生产方式,社会和谐和友好环境成为各国社会都要努力争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谈到当代中国,路甬祥说,二十一世纪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将有三十多亿人口要实现现代化,这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能源资源环境将产生根本性影响。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新科技革命正处在新的突破前沿,这既是中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也是我们面临的新的严峻的挑战。中国的现代化既是国家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科技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关键的支撑作用,中国科技界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世界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全部生搬硬套,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国情也不相同,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研究现代化规律、创新中国现代化理论方法与实践的道路。现代化研究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它既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也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和分析工具,包括数学和统计的分析方法的支撑。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科学院党组当时决定成立现代化研究中心,人虽不多,投入也少,但是作用很大,影响也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