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大涨3%,终于突破了近两个月没有“攻克”的每桶80美元的心理关口,报收每桶81.34美元,创下3个月来的新高。按照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国内成品油的调价窗口再次关闭。息旺能源8月3日的统计显示,在连续移动22个工作日内,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加权均价变化率为-2.94%,已低于4%的调价条件。
本有机会下调?
上一次成品油调价还是今年5月31日,当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降了230元和220元,这也是年内首次下调油价。但让消费者耿耿于怀的是,市场似乎本来有机会迎来第二次下调。
根据息旺能源从7月22日至7月29日间5个工作日的统计,国际油价的变化率均在4%之上。但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在7月30日对外界表示,国内油价还未达到调价条件。
“国家发改委一直严格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关人士说,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些波动,但未达到调价边界条件。
相关人士在回应有关国家发改委首次没有按时下调油价的质疑时表示,这样的质疑“没有任何依据,纯属主观臆断”。
“国际油价近期总体上一直处于上涨通道,4%的下调条件似未达到。”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或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其统计趋势和模块等并不完全科学或合理,这或许也是国家发改委对外否认的原因。
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则认为,国家发改委的表态肯定有其道理,但相关机构的统计也有他们的依据,这就需要市场人士及相关部门的统筹考量。
信息遭到垄断?
“不过,这其实还是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崔新生认为,首先,国家发改委始终没有解释,相关规定在所谓的“国际油价”到底采用的是哪一地的数据,是纽约原油期货、北海布伦特等,还是全部各地国际油价的综合数据;其次,从深层次看,这进一步显示出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似乎还没成熟,或者,根本就没成熟过;另外,从结构角度说,我国能源及价格体系的不完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在市场上这样的情况。
崔新生进一步说,“或许,目前有关油价方面的产业信息数据全为相关部门所把持,即拥有解释上的绝对话语权。而其本身,又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垄断企业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从总体上说,现在既有相关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又有信息及话语权上的垄断。”
“想要改变市场上对油价当调不调及对4%调价数据等的争论,唯有从综合体制上着手。”崔新生进一步指出,如果有可能,国家有关部门可以设置一个独立于利益群体之外、能有效监管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第三方价格统计及综合考量的机构,以打消市场上不断的质疑。
事实上,此前市场上同样一直在争论是否对现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调整,比如,将规定的22天调价期限改为10天期限等。而相关人士也曾对外表示,将会完善相关的规定。本报见习记者 黄烨 发自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