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拍摄的巨型太阳能发电幕墙。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属于“建设型”和“产业+建设型”,即城市本身具备光热或光伏产业基础,政府依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普及光电或光热的利用,德州依托皇明集团推广的“百万屋顶”工程、“百村浴室”工程等,则是其中的代表。
“如果就是安装了几盏路灯、装了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就叫太阳城,那太不科学了。”孟宪淦说,太阳城只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当初将“中国太阳城”授于德州也仅仅是“鼓励鼓励”。
受到“鼓励”的德州,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跟风者。仅在山东省内,就有济南、日照两城喊出“中国太阳城”的口号,前者依托着太阳能企业力诺瑞特,而后者则是“日出初光先照”的城市名称。
“政府应该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太阳城建设规范。”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孟立慧日前撰文表示;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行业协会的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证实:相关部委并未考虑制定类似规范。
幕后的冲动
没有造城标准,并不妨碍地方政府追逐太阳城的热情。而藏匿在太阳城背后的,是政绩工程或产业扩张的冲动,这其中尤以“产业型”太阳城为甚。
无锡的“中新太阳城”总规划面积6600亩,规划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每年18千兆瓦,实现光伏产业收入1500亿元。按照无锡官方的说法:无锡的光伏产业将通过太阳城完成从单纯的制造研发中心向人才培训、配套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业态的“华丽转身”,并形成千亿规模,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基地。
而另一个“产业型太阳城”敦煌则规划了5000平方公里的新城。不久前,敦煌高调举行了“中国敦煌大漠太阳城发展规划”。按照敦煌官方的规划,到2025年,敦煌将建设大规模、综合互补、电网友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届时,敦煌将被打造成千万千瓦级的“大漠太阳城”和中国第一个零排放城市。
“这并非是在为民众的需求造绿色城邦,而是在以太阳城为噱头,行产业扩张之实。”前述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家表示,尤其是在若干新能源产业遭遇行政禁令后,太阳城规划有“暗渡陈仓”之嫌。
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将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多项新能源制造产业列入产能过剩的项目序列,并因此遭遇“不得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的禁令;但与此同时,国家又鼓励上马“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项目,并鼓励优先为上述项目保障用地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