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前有猛虎,后恐追兵,既然市场的调整不可避免,又有2008年的前车之鉴,预计此番市场进入调整的速度将快于上轮,明显的价格调整有望于下半年呈现。
戴德梁行华南区研究部主管张晓端认为,“国十条”之后,各地细则陆续跟进,尽管有紧有松,但贯彻国务院“史上最严厉新政”的精神都不打折扣。
“严厉的差别化信贷新政,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抑制作用是快速而有效的——— 首付款比例的大幅提升意味着投资、投机门槛的提高,而大额的资金投入注定了投资成本的增加和成本利润率的显著降低,再加上贷款利率的上浮产生的财务成本增加同样作用到投资者身上。”戴德梁行华南区研究部主管张晓端日前撰文指出,且不说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可能要承受全额支付的代价和风险,仅以第二套房为例,由原先可能因“改善性需求”而做到首付两成变为如今“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五成以上首付,投入的资金增加了一倍以上。而这样的情形同样适用于改善性需求,显然意味着改善性需求也将不可避免受到新政的波及。
另一方面,房贷收紧不免误伤刚需,加重市场观望氛围。虽然一直以来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都受到支持,但楼市走向和宏观环境始终影响首次置业者的决策。此次严厉的新政对于“首次购买小于90平方米”的用家并无限制,但是银行系统对于房贷的总体收缩还是累及无辜:即便是针对首次购置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买家,基准利率7折的优惠也已基本取消。“此外,在高房价对刚性需求的挤出作用之后,在陆续出台的调控政策之下,相对稳定的刚性需求也逐渐看淡楼市,观望情绪的滋生将持续影响刚性需求的释放。”戴德梁行华南区研究部主管张晓端在文章中说。
新政作用之下,各大城市住宅成交量大幅度下滑已成定局,河北各地楼市,也开始出现成交量明显下滑。同时,二手市场方面,签约量较新政前下降更为明显。
人们不禁要问:价格还能扛多久?市场何时进入调整?
业内认为,通过2009年楼市的回暖,房地产开发企业得以快速销售回收现金令其资金压力减少;有了2008年的前车之鉴,开发企业也纷纷努力拓展融资渠道以减少对银行的依赖度。“同样是面对市场上浓厚的观望情绪,此番开发企业的资金状况的确较2008年市场下行时有了明显改善。尽管开发企业手中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其短期内降价促销的压力似乎并不迫切。但是,在高房价和新政的双重压迫下,投资需求淡出、首次置业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受到挤压而陷入观望,如此局面的持续始终会对开发企业资金链构成压力;而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也将大大提高。”张晓端说。
尽管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趋势已经确立,但调整的深度和时间很难确定。即使短期内房价下跌,但土地的稀缺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等价格支撑因素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对自住型需求而言,不应盲目期望在价格最低点买房。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根据自身需要、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住房。
对于政府的调控而言,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价格仍无明显的下跌,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基本遏制。未来一段时间的调控重点应放在落实“新国十条”的相关细则和地方政府的监督上来,同时也应关注上下游产业的经营风险和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暴露程度,防止房地产市场调整幅度过大给国民经济带来长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近年的调控经验又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越调越涨”怪圈,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投资渠道过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都是影响中国经济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央政府应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完善长期制度建设,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长远的制度基础。(记者 高利锋实习生 张宏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