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的退出是今年全球市场关注的一个最重要话题,在中国也是同样如此。市场关注在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后,中国央行是否还会采取更加紧缩的政策——诸如加息。不过,从两会期间央行高层的多次表态观察,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而会场内外的许多专家也表示,刺激政策退出需要非常慎重。
聚焦1 刺激政策退出需要非常慎重
在日前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尽管当前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危机的影响还是很深重的,复苏的基础并不巩固,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时不时地还有一些让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事件在发生。“因此从非常规的刺激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这也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周小川的这一表态,被一些分析师解读为加息的时机尚未到来。
周小川在会上表示,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他说,今年对于宏观调控来讲是相当复杂的年度。要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通胀和其他方面经济指标变化,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要在继续保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防止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目前央行加息迹象并不明显。而且,加息也并不意味着应对金融危机政策退出机制的启动,加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通胀。
厉以宁表示,现在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世界经济也在缓慢回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增长高潮已经到来。我们的出口虽然在增加,但仍然是以消化金融危机以前的库存为主,所以目前仍然要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至于什么时候加息?厉以宁表示,现在来看,对通货膨胀要有预感,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发生通货膨胀。生产资料价格会不会上涨?粮食价格能不能保持稳定?国际石油价格会不会出现大的变化?这些因素尚且不确定,因此目前不宜加息,过几个月再看看。
针对众多记者一再追问“近期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没有正面回应,只表示,为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调控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央行有多种货币工具可以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我们希望,我们有能力在最适当的时候使用最适当的手段,来达到我们的目标。”苏宁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也认为从目前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央行加息时机尚未成熟。我国是否加息受中美利率差的影响并不大,必须根据中国实际的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只有确实出现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央行才会考虑加息。
上述近期不加息的判断也与主要资金供应方商业银行的判断一致。有机构分析指出,由于目前的主要矛盾在于去年过度释放的流动性,通胀压力也主要来自于去年过快增长的M2(广义货币),今年央行的宏观调控主要将偏重于数量工具收缩流动性、行政手段控制信贷增长。
中国银行预测,1月信贷增长并不意味着2010年新增信贷将保持超高的增长。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整中,央票和准备金率将唱主角,而利率与汇率的岿然不动可能令市场的预期屡屡落空。
中国银行认为,2010年中国基准利率上调仅为1次。货币政策的收紧更多表现为数量型调控,而由于经济回升的减速和资产价格的回落,中国可能将于2010年四季度停止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2月份CPI同比正增长态势进一步维持,但由于涨幅仍维持在2%左右,没有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这使得短期内因物价上涨而导致央行加息的压力减轻。预计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手段仍是以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信贷窗口指导为主,其主要目标仍是回收市场过剩流动性。
但对于加息的时点问题,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观点。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认为,最有可能的加息时间点是在上半年。如果CPI超过3%,会引起市场对于通胀预期的改变,所以需要提高利率来改变这种预期。
聚焦2 7.5万亿新增贷款是否宽松适度
对于今年的货币信贷是否真正宽松,市场、企业和学界都十分关注。苏宁则在参与经济组小组讨论会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左右,这两项指标仍然是一个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支持经济稳步回升。
苏宁表示,M2超过了不变价GDP和价格指数,这样的政策就应该是相对宽松的。如果M2的供应量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不变价的GDP增长速度加上预期的物价上涨,就应该说是比较紧的。比如说预计GDP增长10%,价格预期是3%,如果M2供应低于13%,那就是从紧的政策。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的调控目标是8%,物价是3%,两项加起来是11%,和M2的17%差6个百分点,所以这个速度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供应量。
苏宁称,当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不变价GDP的时候,其差额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去年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长比较快,今年将速度降低,可以稳定货币供应,控制物价上升。
苏宁表示,他对今年7.5万亿的新增信贷投向,最关心的是控制新开工项目,希望现有信贷资金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如果大量的资金投入了新开工的项目,在未来出现通胀需要调控时,这些项目有可能成为“半拉子”工程,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不过,央行的这一表态能否打消市场的紧缩顾虑还有待观察。其一,去年全年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高达15.19万亿元,这些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在开工建设的第二年进入用款高峰期,因此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对信贷资金已经形成巨大的惯性需求。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如果新开工项目增速下不来,货币政策就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甚至会有反效果。众所周知,大量的地方政府基建项目对于利率等价格工具、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都相对不敏感,货币政策收紧的鞭子最终只会又打在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民间投资身上。
中国银行的研究报告也表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信贷政策在2010年都将对新项目显著收紧,对于已审批开工项目相对宽松,而2009年审批开工的项目多与政府投资相关,这将造成尽管2010年整体宏观流动性中性偏紧,但私人部门感受到的宏观流动性将会显著紧缩。因此,2010年信贷额度调控对于私人部门的借贷将产生较大的紧缩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开展窗口指导,市场担心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还会加强。
有经济学家表示,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得到较为严格的指导,有可能全年的信贷投放不会达到7.5万亿的预期规模,或者大量的信贷转向在年中、下半年投放。
聚焦3 下半年将呈现“宽货币、紧信贷”的政策环境
虽然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分析师却认为,尽管预期央行仍会加大货币回笼力度,但资金面宽裕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下半年仍将呈现“宽货币、紧信贷”的政策环境。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去年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并伴以天量信贷推动经济V型反转。2009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的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1万亿元,反映金融机构流动性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在2009年末仍高达3.13%。
数据显示,虽然央行不断加大回笼力度,但市场流动性依旧充裕,并且3月份的到期央票高达6860亿,经济学家预计,央行还会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三年期央票也可能重现市场。“对于准备金率,如果央票回笼力度无法保证,两会之后可能宣布年内第三次准备金率上调,但5月之后调整频率将显著下降。”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还有不少机构预期,除了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3月份也是重启三年期央票的重要时点。这主要是因为,上一轮紧缩周期时发行的三年期央票又逐渐到期,而且从银行资金收益的角度考虑,三年期央票的重启似乎势在必行。
第一创业证券债券分析师宋启超认为,继续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而且三年央票也有可能重启,3月附近可能是重要时点。当月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仍很大,只有到二季度,公开市场到期量有所下降,政策调控的压力可能才稍有缓解。
鲁政委认为,央行需要将未来到期央票的时点错开,以减轻未来资金集中回笼的压力,目前确实存在恢复三年期央票发行的可能性。不过,他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恢复发行三年期央票之间存在一定的政策替代性,央行可能不会集中出台两种政策,具体选择哪一种调控政策,主要取决于资金面的宽松情况,以及通胀风险的问题。
中国银行的中银周报表示,2010年并非高增长高通胀之年,信贷调控很可能将在下半年因新项目的下降和商业银行主动收紧信贷而逐步放松,届时,真正的“宽货币、紧信贷”环境将到来。(记者 刘振冬/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