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2月21日电(记者 程群)“对接东盟,物流天下”,这句宣传语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沿途随处可见。
11月30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一期)正式通过预验收。12月4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顺利通过预验收。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一期)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都将于年底正式封关运作,这也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已初步成型。
区港联动,物流体系逐步成型
“南宁与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一同构建起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实现了南宁与钦州、北海、防城港的区港联动。”南宁市商务局副局长蔡东阳说。
经国务院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从去年5月到今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就先后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运作模式是以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为沿海沿边节点,通过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这一核心枢纽直接面向西南地区乃至东盟国家的企业提供保税物流服务。
蔡东阳介绍,“区港联动”是指货物在南宁报关后就已视同出口,再去钦州出口海外时则不需要再进行查验或抽检,可以直接办理登船手续。“这意味着‘口岸分拨、多点申报、一次放行’的大通关、大物流模式将成为现实。”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志勇说,出口加工企业如果入驻保税港区,不同国家的零部件将可以直接在保税港区内组装,不仅为企业节省了货物流转成本,同时省去了进出口关税和产品增值税。
“泛北”合作,集聚效应日趋凸显
作为对接东盟的前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一直是“泛北”保税物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各方的努力下,“泛北”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之中,而随着钦州保税港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多个保税区的建立和运行,一个功能齐全、完善的“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也正加速成型。
以海域为地理中心的泛北部湾地区地处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重要接合部,又拥有众多天然良港,拥有发展保税物流的天然优势。近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在泛北部湾地区构建一个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日趋成为中国东盟贸易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8年10月,广东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设立也使得“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两个均已正式启动的保税港区不仅将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还将成为辐射大西南,并与国际物流网络无缝衔接的保税物流基地,与港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亚太区国际航运中心。
广西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陈瑞贤说,“泛北”综合保税物流体系具备码头作业、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和管理服务等目前对外开放区域中的所有功能,将形成企业国际业务、系列优惠政策、生产要素等多方面的“集聚效应”,伴随着区域内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的日趋完善,将显现出在整个区域发展及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强大推动效应。
前景广阔,亟待打造人才新高地
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诉求。规划面积19.09平方公里的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建成后,将提供就业岗位7.9万个,这也意味着保税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作为支撑。
陈瑞贤说,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加速推进,石化、造纸、电力、钢铁、旅游、农产品加工、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在未来几年将进入新的高峰期。在交通、贸易、物流、旅游、能源、农业、制造业、投资、海洋资源共享与产业开发、区域环境等各个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
钦州市常务副市长黄州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果想要成为面向东盟乃至世界的物流基地,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必不可缺,资本运营、保税物流等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将是支撑保税物流体系发展的关键。
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樊凡认为,广西可以凭借其面向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打造内地连接东盟的物流中转站。他进一步分析说,工农业发展水平尚不太高的广西,要致力于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物流基地,只能依靠服务取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硬件设施发展很快,近年来道路、港口设施日益完善,但是软件设施的提升相对滞后,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化层次不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淡薄。”樊凡说,“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物流业发展要特别注意人才的培养,服务水平的提升,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