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险资投资不动产不得开发地产和炒楼 两部门推工会创业小额贷款 -中国籍被劫货轮抵达索马里港口 国防部建议分区护航 外交部答问 -中国创业板23日开板 迈向多层次资本市场 -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实施 45%药品下调 平均降幅达12% 名单 -国务院将管好通胀预期作为近期调控重点 宏调取向变化(受益股) -外交部:中方对东亚领导人会议有三点期待 驻东盟大使谈南海问题 -司法部工作组进驻呼市二监狱 审讯已全面展开 越狱细节 现场图 -两大集团受累油价上升 中央或出以丰补歉政策 进口柴油价格倒挂 -国土部:产能过剩行业不安排用地指标 中国豪客赴日观光趁机买楼 -财政部首排金融国企绩效座次 董事长:中投境外投资已取良好回报
首页>>宏观经济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预期10月份或为年内物价拐点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0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0月22日,来自国家统计局消息,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10月22日,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出炉。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1%,而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后,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5%,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6个月上涨,其中9月份环比上涨0.6%。

“9月份CPI同比增幅虽延续上月的下降趋势,但降幅大幅收窄;PPI连续8个月负增长,但同比降幅也有所收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这一数据认为,CPI指标继续为负主要仍是去年高基数导致的翘尾因素影响的结果;PPI的变化则主要是全球产能过剩,工业品的需求下降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加上翘尾因素负效应所致。虽然近期CPI、PPI同比增幅仍然呈现负值,但降幅正在逐步收窄,可以预期10月份或为年内物价拐点,物价运行已经走出下行周期,逐渐步入上升通道,物价指数尤其是CPI转正在即。

“新出炉的一系列数据显示,近期以来通胀预期的不断加剧是宏观调控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如何稳定通胀预期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连平进一步表示,当前通胀预期的加剧主要来自几方面因素:一方面,经济加速复苏趋势下的总需求扩张将拉动物价回升。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内外环境继续向好,投资和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有所好转,外需仍保持缓慢回暖态势。同时,总需求的持续扩张将显著增强物价上涨动力。另一方面,当前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国内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大的环境下,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使得“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从货币信贷增量看,前三季度货币信贷较快增长,9月份M1增速17个月来首超M2,说明货币供应中的活跃部分增量趋于扩大,考虑到短期内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会改变,这会对未来物价构成上涨压力。

事实上,通胀预期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在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未来宏观调控几大重点中,“管理好通胀预期”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在决策层的正式表述中,将其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并强调要处理好三者关系,透露出下一阶段我国宏观调控取向的重要变化。而更早些时候,针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曾表示,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压力在逐步积累。由于全球流动性条件总体十分宽松,国内货币信贷增长较快,消费和投资需求明显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预期也有所强化。

“提出'管理好通胀预期'显示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前瞻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就此分析认为,通胀预期是公众对通货膨胀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通胀预期能影响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从而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胀水平。在上半年股市和楼市价格出现暴涨、前三季度货币信贷持续快速增长以及近期农产品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有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因此控制通胀预期成为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他进一步表示,通胀预期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现实通胀率的高低、以往通胀率的持续时间、当前的经济形势、当前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以及公众对相关政策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信赖程度等。此外,通胀预期通常还易受货币政策透明度、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的历史记录等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前管理好通胀预期应该着力于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合理政策指引,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这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通胀压力保持警惕是未雨绸缪之举,未来我国物价调控要注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加强良性干预来稳定总体物价水平。”连平认为,当前我国总体物价水平尚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物价“拐点”已过,上行周期已经开启,未来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叠加可能推动通胀预期持续上升,对此应当保持警惕。因此,我国物价调控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完善价格监测、预测系统,防止价格的大起大落。同时,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审慎推进,以免其成为物价上升周期中推升物价的叠加因素。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未来货币政策仍需保持一定程度的宽松,可进一步发挥央行票据和正回购等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预调和微调作用,在科学分析预测流动性供求形势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节奏,灵活安排各操作工具期限结构,以有效熨平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记者 宋焱)

来源: 金融时报

相关文章:
居民收入感受指数2年首升 物价满意度下降
专家:8月物价或继续告负 投资仍将高增长
部分机构预测物价"拐点"已过 8月CPI降幅将收窄
央行:下半年物价总水平逐步企稳
物价在不知不觉中走高 通胀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机构解读经济数据:物价触底回升态势显现
业内:三季度经济有望蓄势加温 物价拐点将现
全国假日办部署国庆节假日 严处哄抬物价等行为
图片新闻:
中国三季度GDP增速达8.9% 八大类商品三涨五落
解放军今冬预征13万高校毕业生 创历年之最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