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壮大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日益丰富,资产价格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货币政策
问:资产价格若出现大的波动,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何种影响?
连平: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和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各国资本市场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资产占社会经济总资本的比重日益增大。资产价格如果出现剧烈波动,其影响范围将大大超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本身,甚至会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严重冲击。
首先,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实体经济中货币的供求结构。一方面,资产价格波动会影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偏好,进而改变实体经济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当资产价格上升时,在一定条件下意味着人们预期远期实际利率水平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和储蓄需求都会下降,最终容易导致货币供应量和结构的失衡。另一方面,货币的运行空间将不仅仅存在于实体经济中,还存在于资本市场中,资产价格波动将会影响实体经济中货币的供求平衡,并会降低货币总体供应量与一般商品价格水平的相关性。
其次,资产价格波动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复杂。此外,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冲击。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都将货币总量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随着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金融资产存量不断增大,央行发行的货币不仅流入了实体经济,还大量流入了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当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时,资产对货币就构成了较强的替代性,资产价格波动改变了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需求函数和流通速度规律,这直接导致了货币总量不再简单地和收入及物价成正比例关系。
最后,稳定物价一直是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对央行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产生严重冲击。
应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化
问:货币政策是否应根据资产价格变化调控?
连平:能够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作为央行来说也很难准确判断资产价格波动的真正原因,如果货币政策直接跟踪资产价格变化就容易发生明显的调控偏离。因此,我们认为不应直接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应高度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还应充分和前瞻地考虑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将资产价格未来变动趋势作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首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对资产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资产价格波动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其次,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具有前瞻性。
第三,资产价格变动提供了判断未来通胀水平的重要信息,同时通货膨胀水平也蕴含着资产价格未来变动的重要信息。
最后,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值占GDP的比重明显上升,其对经济平稳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据统计,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5%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43%,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曾一度达到127%。随着股市、房市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资产价值会长期在GDP中占据较高的比重。资产价值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和企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势必导致消费和投资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保持价格稳定和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目标。
增强政策前瞻性预见性
问:为什么不应采取货币政策直接干预资产价格的手段?
连平:首先,资本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应通过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防止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冲击,而不宜通过货币政策直接干预资产价格。资产价格既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又是供求双方投资者对未来不同预期达成的均衡。此外,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应通过金融创新以增加金融产品的供给,同时通过加强监管防止内幕交易,规范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使资产价格波动能够真正反映供求变化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减少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防止资产泡沫的形成。同时,还应加强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
其次,提高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变动反应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考虑的因素之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前瞻性地考虑其对资产价格的可能影响,既要防止货币供应量不合理地过度流入虚拟经济,从而引起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也要提高对资产价格波动信息的解读,提高货币政策反应的预见性。
第三,应加强对资产价格波动及资金流动量的监测,建立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预警指标体系。
第四,应提高对资产价格波动所反映信息的解读能力,加强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最后,如果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了人们对未来宏观经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强烈预期,或者威胁到了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稳定,那么央行应针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可能原因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