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价不断攀升,“中石化谈裸油价”所激起的涟漪也正在不断放大。
近日,有网友爆料“中石化大楼一盏1200万的天价吊灯”,再次把中石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该网友同时列出了一个“中石化现在正在进行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维修工程”的预算。据该网友提供的图片,在中国建设招标网上,这个从今年4月29日开始招标的项目,其招标公告上列明了这项工程的花费为2.4亿元。(《信息时报》7月16日)
一盏吊灯是否能值1200万元尚且存疑。不过,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可以查到中石化小营办公区维修工程的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工程的装修预算确为2.4亿元,由此可推算整个工程的耗资。当中石化一边一如既往地向公众“哭穷”,一边穷奢极欲地大兴土木之际,怎能不让公众质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发改委价格司在“关于成品油价格有关热点问题的说明”中表示,与美国相比,我国汽油含税零售价格要高一些,但不含税则价格基本相当。而其列举的美国三地油价都是美国最贵的油价,作为比较的国内油价则是价格较低的93号汽油的价格。(《广州日报》7月16日)
如果说“中石化谈裸油价,全世界都笑了”,当发改委也来谈裸油价的时候,怕只能是使人欲哭无泪。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当然可以对其逐利冲动下的矫情付之一笑,然而,当手握定价大权的发改委也持同样观点的时候,不得不使人提高警惕——如此论调,不仅肯定了此次涨价的合理性,甚至还为油价的继续上涨埋下了伏笔。但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比较呢?姑且不论中美两国巨大的收入差距,包含了过桥过路费用的美国油价毫无疑问是“通票”,而国内油价充其量不过是驶向公路的“大门票”,还有太多的“园中园”收费项目埋伏在前——要知道,全世界70%的收费公路都在中国啊!
比较完“裸油价”,发改委价格司特别提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盈利状况,其中强调指出,2006~2008年,两公司累计分别上缴特别收益金1600亿元和530亿元。言下之意,两大石油巨头已经承担起了足够的社会责任。不过,发改委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近年来两大巨头每年都能获取巨额的财政补贴——仅以中石化为例,2006年获得财政补贴50亿元,2007年获得123亿元,2008年则达到惊人的503亿元。累积起来,显然远远超过了其所上缴的530亿元特别收益金。当“红利”与“红包”倒挂如此严重的时候,不仅起不到特别收益金预期的补贴弱势群体目的,反而意味着公众必须为垄断国企额外做出贡献。由此不免令人怀疑,所谓“红利”是否只是钓取“红包”的一种诱饵?撇开“红包”强调“红利”,这种辩护如何能让公众满意?
时至今日,石油巨头只谈“政策性亏损”不谈“政策性暴利”的论调早已令人心生厌倦,而其拆分业务板块回避营销暴利独谈炼油亏损的伎俩,也早已为世人所共知,即使如此,众人却依旧对其一次次发动的价格攻势胆战心惊。究其原因,尽管石油巨头的手段并不高明,却每次总能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由此也就使这种种看似矫情的“诉苦”,变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涨价程序。当成品油定价机制非但不足以约束石油巨头,相反却一次次被石油巨头用以与民争利的时候,所谓“理顺成品油价格”,究竟何时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燃油税的实施,曾经使很多人以为看到了成品油价与国际接轨的曙光,然而,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戳破了那些美丽的肥皂泡——取消收费站的遥遥无期已足够使人惊诧,成品油价的一次次望风而涨更加使人沮丧。当成品油价与税外收费都岿然不动之时,燃油税的制度预期不过是一张画饼,而其本身也只不过制造了“裸油价”这样一个新名词。当公众因此而愤怒连连之际,蓦然回首,始作俑者已在灯火阑珊处。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一声长叹。(赵志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