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鲍颖)针对“国务院叫停重庆市购房退税政策”的报道,重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昨日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该报道并不十分准确。
近期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
昨日,有媒体报道,重庆市相关部门日前收到国务院下发的一份紧急通知,要求该市暂停正在拟订执行细则的“购房退个税”政策。通知叫停“购房退个税”政策的原因是,该操作的“性质无法界定”,相关操作需要等待进一步认定。
对此,重庆市财政局办公室和重庆市政府新闻办,指出此消息有些地方不太准确,计划于近期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事来龙去脉一一说明。
就购房退税政策一事,重庆市财政局表示,近期将派人赴京汇报。对于该政策是否会就此作罢,财政局称,并没有接到这方面的要求。
上海曾以购房退税刺激楼市
购房退税政策一直被认为是楼市回暖的政策之一,此前多位房地产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政府出台购房退税政策,以稳定房市。
目前,有上海、成都两个城市推行过购房退税政策。
1998年,为了让因金融危机影响陷入低迷的上海楼市尽早复苏,上海市出台了为期五年的“购房退税”政策。按照当时出台的系列文件规定,于5年内在上海购买商品住房并缴纳个税的人,可享受购房后起算的个人所得税抵扣。当时月收入5000元的购房者,可享受约为购房款4%的退税额。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上海的住宅销售面积从1997年的616万平方米急升至1998年的1057万平方米,1999年则突破了1200万平方米。
此前重庆购房退个税政策框架已出台
从公开信息看来,重庆市此前一直在积极酝酿“购房退个税”政策。去年12月5日,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该市“2008年第四季度市情报告会”上首次公开提及,为稳定房地产市场,重庆市将出台新政,对购买第一套自住商品房的市民,将返还此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重庆市政府2008年12月18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第七条为“刺激房产消费”,“从2008年12月1日起,市内购买住房的个人按揭贷款本息,可抵扣产权人个人所得税的地方提留部分。”
而今年1月份的重庆市“两会”期间,该市财政局官员向当地媒体表示,重庆市购房退个税的政策框架已经出台,正会同税务、银行等部门制订具体实施细则,春节前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解析
“地方政府没有擅免个税权力”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分析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表示,个税属于共享税,中央没有授予地方政府自行减免这种税收的权力。
共享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方式分享收入的一类税收,主要由中央直接管理,其征管一般由国税局负责,征缴入库后,再按规定比例分成。根据规定,共享税的开征、停征,税率的调整、减税、免税、加税等权限一般归中央掌握。
安体富说,如果是国家统一实施“购房退个税”的政策,那重庆的做法是没问题的。但问题是中央并没有授予地方这种权限,会影响到财政收入。
声音
易宪容购房退税起不到作用
昨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称,“购房退个税”政策根本不能起到作用,不能出台。
他首先认为,这个政策没有考虑买不起房的人的利益,仅仅是照顾到小部分能买得起房的“富人”的利益。其次,就算不考虑民生问题,单说靠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来鼓励大家买房的话,还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房价太高,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
至于为何该政策当年在上海起到作用而现在行不通,易宪容表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定位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投资型变为民生型,归根结底,只有房价降下来。“现在的政策已经比2007年优惠很多了,只要政府不要管它,开发商就会主动降价,这对大家都有好处。”他认为,政府不应该再出台更多的所谓优惠政策鼓励老百姓买房。
顾云昌优惠政策值得期待
昨天,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在住房交易量如此冷清的情况下,“购房退个税”仍然是值得期待的措施。
他说,不光是中国,其他国家也实行过此类措施,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至于为何国务院紧急叫停该措施,他猜测,可能是考虑到地方税收要保障,担心这个措施会不会影响税收,还有一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规范等等。
在顾云昌看来,要解决当前的住房问题,一方面要加大住房保障,另一方面要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包括交易税费的减免,“其实‘购房退个税’就是属于降低购房交易税费的范畴。”
网民 过半网友认为房子降价是根本
根据新浪网发起的投票,截至昨晚8时,56%的网民不支持购房退个税政策;35.7%的人表示支持;47.4%认为“购房退个税”政策不会影响自己的买房计划,38.2%的人表示会有影响;52.2%的网民支持“购房退个税无益于挽回楼市局面,开发商主动降价才是根本”的观点,另有27.5%的人认为该政策有“劫贫济富”的嫌疑。
昨日,在重庆市北部新区一家企业上班的张涛表示,他现在月收入3500元,在重庆算中等水平,看中的房子总价都在40万以上,如果是公积金贷款的话,最高可贷20万,他现在连首付的钱都拿不出来。住房退税最多退个一两万块钱,对于他来说,“作用不大”。
本组稿件/本报记者 鲍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