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外资房地产并购降七成 股东成群撤离中国上市公司 热钱撤离加剧 -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德国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俄同意"换气" -成品油价再次下调 暂停收取国内燃油附加 新定价机制作用显现 -昔日辩手马朝旭任外交部发言人 高分子学博士杨玉良任复旦校长 -中国就业岗位缺口一千二百万 北京待业大学生自主就业将获补贴 -汽车钢铁业振兴规划通过 下调车辆购置税 -中国舰艇完成第二次护航 台湾商船致谢 港府收到多份护航申请 -07年GDP数据核实结果:增长13% 11省市迈入"万亿俱乐部" 时间表 -胡锦涛:以反腐新成效取信于民 加大查案力度 勤俭办事业 公报 -澳门经济自由度列全球21位 央行已采取措施助港澳应对金融危机
首页>>宏观经济
巴曙松:中国内需下降之忧甚于出口减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1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资料图)

据14日《新京报》报道,2008年12月份中国的进出口额再次出现负增长:进出口总值1833.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额下降21.3%,为721.8亿美元。导致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滑、以及由于出口需求减少导致的加工贸易等的进口减少等,但是,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格局很可能也表明内需下降的幅度大于外需,需要及早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在当前的政策重点中,十分强调稳定外需与扩大内需结合,重点在于扩大内需。那么从最新的进出口经济数据来看,这一政策的力度和有效性如何呢?下一步政策又将何去何从?

一方面,进、出口的负增长表明中国正面临内需、外需同时收缩的趋势。面对这一形势,合理地对内、外需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是认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分析相应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的关键,从目前来看:第一,中国内需显现替代外需的特征。虽然按照进出口总值与GDP之比来计算的中国外贸依存度依然很高,但是这一指标已经由于衡量指标的存、流量的差别引起了学者的质疑,而剔除了进口和中间产品后的出口值与GDP之比来测算的新指标已明显将中国排除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之外。

第二,扩大内需可能改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改善外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固定资本形成占世界比重已比美国高10%多,绝对量已经超过美国,这时中国的内需,作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外需也会通过影响他国的消费、投资,从而对他们的内需产生冲击,进而反映在对中国的外需冲击上。第三,将政策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的另一原因则是考虑到中国的价格弹性低至-0.46,出口退税政策对本国来说只有一半的效率。

另一方面,贸易顺差的上升,内需比外需下降的幅度更大,这更为中国的经济政策进一步的方向调整和制定提供了依据。当前,虽然宏观政策上已经开始大力扩大内需,但进口仍旧出现了17.9%的负增长,甚至比出口下降的幅度还大,因此不难预测,2009年务必要在扩大内需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寻求新的扩大内需的有效的政策举措。

在具体的政策操作中,从推动结构转型的角度看,中期的政策目标可能是希望降低对于投资的过分依赖,提高消费的贡献,但是目前所应用的应急性的措施又必须依赖投资,这可能在特定的阶段的政策操作中出现矛盾。投资驱动型的措施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内需下降的事实则应推动扩内需、促消费的实质性政策出台。(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生导师)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专家争论:发放消费券拉动内需可能引发物价上涨
温家宝:中央扩内需措施在一些地方初见成效
政策解读:扩大内需保增长最大潜力在农村
展望2009经济走势 危中孕"机" 扩内需成首要任务
国外专家热议中国扩大内需:既理智又具预见性
厉以宁: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今年2月见效
3G能否成为中国拉动内需的一剂猛药被社会关注
“家电下乡”刺激农村内需 协助消化过剩产能
中国十一部委联手保障扩大内需建设用地供应
图片新闻:
电监会首次明确今年推进电价改革 电价短期难上调
厦门PX项目有望移址漳州 总投资已升至137.8亿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