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端升级到高端,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制造”持续发展、增加利润的必由之路,但是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低端产品是否会因为人们腰包瘪了只能买便宜货而迎来“暖冬”?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2008年12月31日在《国际商报》上撰文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外贸长期发展的优势产业,中国在稳定外贸出口和开拓新兴市场上均具有较大潜力。
高虎城写道:“许多出口产品虽属中低档产品,但具有刚性需求,在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他同时说,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另外随着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今年在国际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对东盟、韩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5个国家和地区前10个月的出口,仍增长34.1%。
但高虎城认为,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所占比重仍较低。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上述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仅为19.2%,与对美出口基本持平,还有很大开拓潜力。
高虎城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外贸长期发展的优势产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应审慎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避免带来新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近期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也谈到,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在新的《劳动法》颁布和民工荒后上升得比较快,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目前这个压力已经得到了一些缓解,未来上涨的速度将比较温和,其他国家则没有这样的优势。而他也推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在未来很可能重获巨大的价格优势。当前广大新兴市场存在着对这些低端产品的巨大需求,而在金融风暴之后,发达国家的需求也在低端化,那么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等低端产业,会重新应运而生,“又有一大部分企业重新做这个(低端产品)”。
过快过急地放弃中国劳动力优势,盲目追求产业升级或许并不明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也说过,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相当必要的,“当世界工厂并不丢脸”。有些地方提出要加快企业的转型,但转型只能稳步进行,循序渐进,按市场规律进行转型。他说,按照中国的国情和竞争优势,“中国还可以再生产30年衬衣!”(青年参考/宁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