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市场效果更加明显
●寻找更有效的资金循环方式
●用政策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
●货币政策实施分类操作理念
中国在这轮全球救市的“接力赛”中,冲在最前面,不久前大幅降息108个基点,意义非同小可,至少有五大方面效果:
首先,美国引发的金融大海啸,已经通过企业业绩大面积下滑和由此引起的银行惜贷行为,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应对全球普遍存在的通缩压力和世界经济硬着陆的高风险,中国政府毅然决然改变了战术,从政策追随者的保守态势转变为主动领跑的积极态势。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作为领跑者,给市场正面冲击会最强烈,效果会更明显。比如,其他国家先降息了54个基点,如果追随国家拿不出更大的救市力度,效果就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讲,追随者的救市成本会变得越来越大。令人欣喜的是,继4万亿元财政支出计划后,中国政府再次在货币政策上冲刺在前,不光在这一轮的全球降息上做了领跑者,而且,在降息的力度上也做了领跑者。可以相信,这种积极型的“中国牌”,其震撼力不可低估。
其次,这次大幅降息的“菜单”中,存款利率要明显高于贷款利率,这除了保证银行充足的息差,提高银行的稳健性以外,也表明央行正在改变提供市场流动性的思路,因为最近银行的惜贷行为,并不是出于对利率水平不合适而产生的自卫方式,而是因为经济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信用风险增大而产生的保守措施。因此,通过激活存款,让其走出银行体系,转入消费,转入其他更有活力的投资方式,从而带动市场的资金循环,可让中国经济尽早走出流动性陷阱的被动局面,从而打通另外一个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投融资通道。所以,当银行惜贷问题严重时,中国政府也应该另辟蹊径,寻找更有效的资金循环方式,通过新的高效率的资金循环方式,让钱用到刀刃上,从而保证实体经济不受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
第三,当前通缩迹象十分明显,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政策的组合拳如果出手不快、出拳不重、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话,就会使我们将来的救市行为变得越来越被动,成本也会越来越大。很明显,中国政府意识到要珍惜当前每一次救市的成果,不能让“它”轻易地冷下来,只有一波又一波更有效的救市政策,才能降服当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这样的政策组合拳对我国来说是尝试,但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不能等待。可以预计,今后救市的浪潮会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把市场的信心提振起来。没有信心,市场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
第四,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除了起到在当前流动性恐慌的阶段,为银行体系释放出更多可供操作的资金以外,还充分考虑到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以及他们服务的客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受危机冲击的程度较大,需要资金的迫切感较大,所以,2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充分体现了中央“措施要准”的救市方针。同时,对大型商业银行较低幅度的调整,除了考虑到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外,也考虑到他们的放贷能力强,如果出现过度放贷,虽然解决了目前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但可能会引起将来更大的通胀风险。这也是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当前货币政策实施理念的。
第五,这次三率齐降的“流动性注入”强心针,为缓解当前中国整体流动性困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救市作用。它对股市中银行板块、房地产板块和支撑内需的产业板块,都将有价值回归的助推作用,也为中国股市整体价值重心的上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支撑效果。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央行采取了最积极最主动的降息战略和战术。虽然,领跑者的风险是我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它的政策效果让我们充满了期待,海内外也都会对这次中国的“主动应对”姿态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
(孙立坚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