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对中国应当采取的对策的基本研判,就是尽快推出大规模政府投资计划,以基础设施投资为突破口,以增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鼓励居民住房购买性支出为重点,在扩大国内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大基础上,全面持久地扩大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内的内部需求。
2000年以来,尽管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快速提升,但是,用于国内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联合国建议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接近或达到2000美元以后,应当不低于当年GDP的5%——存在很大差距。较保守的估计是,最近9年间形成的基础设施投资欠账累计已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
毋庸置疑,国务院十项措施当中所提到的铁路、公路、机场、南水北调、污水处理、城乡电网、医疗教育、防护林等项投资,统统属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范畴。如果至2010年末相应的4万亿投资全部完成,扣除今年年末的1000亿元和用于政府充当业主的廉租房投资等因素,未来两年实际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达到3.5万~3.6万亿。
如不出预料,2009年和2010年中国的GDP将分别达到30.1万亿和33万亿,而上述3.5万~3.6万亿投资规模,意味着中国未来两年将达成的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平均为5.63%,超过联合国建议的比例一成有余,但超过的部分可以视为弥补以往年度的欠账。
推而论之,如果未来10年中国经济继续以每年9~10%的速度递增,那么,姑且不考虑人均GDP进入6000美元之后基础设施投资比例还应当进一步提升的因素,继续按照5%的比例计算,中国未来10年内累计的基础设施投资至少应当接近28万亿元人民币。若考虑比例提升的因素,则应当达到或接近33万亿元。 (清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