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0%
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昨天起开始披露,首个“登场”的是10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PPI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相关专家表示,内外需求的减少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是PPI回落主要原因,而未来PPI可能还将进一步随着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而走弱。
涨幅回落超过预期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快速回落,从9月的同比上涨9.1%降到6.6%,回落2.5个百分点。这一回落幅度比众多机构预测的“铁底”还要多0.4个百分点。此前众多机构预计,10月份的PPI将有所回落,但最乐观的预测也认为至少维持在7%以上。
西南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付立春称,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企业正在相应减少对原材料、燃料、动力的需求,由此数据可以看出通胀压力也将相应减轻。
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
分品种看,10月份各中间产品出厂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原油、有色金属等工业品出厂价格回落较为明显。
需求放缓是下降主因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分析,PPI涨幅从去年年底开始上升,上升势头一直持续到今年8月,这期间PPI涨幅一直在加快,一直到9月份开始回落,10月的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可以判断PPI已经进入了一个下跌通道。
他表示,在构成PPI的各类价格中,除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的涨幅与上月相差不大之外,其余的数据均有很大的回落。这说明社会对于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速在放慢,从侧面反映了全社会生产增速回落的态势,全社会生产增速回落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成品油价格、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变动不大。其中,成品油价格仅较9月略有回落。其中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分别较9月回落0.4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煤油价格略有上涨,比9月高0.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与9月价格水平基本持平。
张永军分析,除需求减少的原因之外,美元升值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是PPI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陈露与张永军的看法“不谋而合”。陈露认为,10月份PPI快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原油等原材料出厂价格的快速回落所致。此外,国内外经济增长的双双减速,需求总量增长显著放缓,也是导致PPI下降的主要原因。
陈露表示,全球消费商品和初级产品需求量增长放缓,在引发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同时,更使得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的“中国需求因素题材”失去了吸引力。最新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近期大量“热钱”从商品市场撤离,投机力量逐步消退,从而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下滑。
价格机制迎来改革良机
张永军表示,PPI急速回落,这也给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他认为,随着总需求扩张步伐的放慢,目前主要生产资料的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目前价格水平下,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不再是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具体产品价格调整的意义远不如对于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如建立真正的煤电联动机制,成品油与原油价格更为快速的联动,让价格能够较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安排,10月CPI数据将于今天公布。综合考虑到食品价格的回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连续挫跌,以及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大部分机构预测,10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会回落到4.0%-4.4%左右。
付立春表示,PPI与CPI的同向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利大于弊。因为当企业成本降低、通胀减轻的情况下,一些投机力量和泡沫可以被挤出,有利于调整结构迎接下一次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