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杨洁篪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使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外交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顺应形势,开拓进取,把握机遇,化解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盛况空前,标志着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外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东西方“冷战”逐步接近尾声,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及时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打开了我 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科学判断形势,从根本上调整外交战略。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世界大战并非不可避免和迫在眉睫。这为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对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调整提供了条件。
第二,提出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改善和发展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调整联合一切力量制衡苏联的“一条线”战略,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逐步缓和同苏联的关系,于1989年5月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同日本、西欧及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有了长足发展。
第三,妥善处理同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调整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注意严格区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使我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有了很大改善。提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五点方针,同印度恢复高级互访和边界谈判。
第四,推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经济合作四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使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有了更深厚的经济基础。
第五,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扩大国际影响。积极参与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为缓和东南亚地区紧张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阿富汗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六,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国两制”原则收回香港。经过艰苦谈判,中国政府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就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签署联合声明。
(二)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我国外交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第一,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顶住国际压力,打破西方“制裁”。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对我采取“制裁”措施,我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多做工作。1989年底,日本率先恢复对华政府援助。从1990年底起,我国同西欧国家逐步恢复高层互访。1993年,江泽民主席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晤,结束了1989年6月以来中美没有元首会晤的不正常局面。
第二,推动同各大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合作关系,构筑有利的大国关系框架。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97年,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表明两国愿共同积极寻求发展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性而非对抗性的关系。1998年,中国与欧盟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与日本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发展睦邻友好,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继与印尼复交、与新加坡和文莱建交、与越南和老挝关系正常化后,1997年中国与东盟确定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在与朝鲜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实现同韩国关系正常化。在中亚继与中亚五国建交后,又与俄罗斯共同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我还与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000年,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我国同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加强了联系和协调。
第五,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全面参与多边外交各领域的活动,并开始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0年9月,江泽民主席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议举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领导人首次会晤。我国成功承办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第六,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多次挫败台湾当局“重返联合国”图谋,挫败世界卫生大会涉台提案。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多次挫败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妥善处理了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遭袭和我国军机被撞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