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震救援和灾民安置的逐步推进,灾后重建的工作已经被提上重要日程。业内专家和分析机构普遍认为,灾后基础设施的大量重建必然会带动水泥、钢铁以及铜、铝、锌等基本金属和建材的需求,同时也将有利于部分行业加速创新进而带动产业升级。
重建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地震虽然对存量资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从增量角度看,灾区重建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投资需求,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房屋重建、企业再建、其他相关生产、生活的设施建设,甚至银行等都需要投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表示,此次灾后重建将会是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周期长,而且很多设施在重建好以后,还面临着运转和维护等经常性支出,这些都将产生很大的投资需求。
由于此次大地震损失惨重,受灾面广,影响范围大,灾后重建所需的资金规模和重建的难度都将历史罕见。德意志银行4日发布报告称,未来三年,中国地震灾后重建的经济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这一数字约为2007年四川省GDP的51%。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三年内重建预算的40%以上可能在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间投入,这三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可能因此提高3个百分点,届时将提升GDP增长率约1.3个百分点。
短期来看,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纺织品,如帐篷、棉衣、棉被、卫生纱布以及家纺制品。联合证券分析师提出,出于赈灾需要,大量的纺织制品将会被采购,目前送往灾区的捐赠物资尽管大多是政府储备和民间旧货,但是由于纺织消费的弹性显现,相当一部分纺织制品被送往灾区,国内内需市场将出现一定的缺口,由此刺激国内市场对纺织品服装的消费。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帐篷等救灾物品绝大部分要使用涤纶原料生产,数量巨大的救灾帐篷及被褥等中低档织物的需求对塑料、聚酯市场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此外,灾区重建将加大建筑、房地产等化工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应有刺激作用。
建材需求有望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灾后重建短期内还将增加建材等方面的需求,由于受灾程度比较严重,灾后重建的规模将非常庞大,该地区的基建业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比较大。工程建筑公司因此会获得众多工程承包业务,同时,将产生对基建所需的建材、钢铁和机械的巨大需求。
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勤认为,灾区打通道路任务艰巨,对道路工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需求较大,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对起重、混凝土、土石方机械都有较大量需求。
安信证券分析师陶学明提出,地震对成都周边城镇城市的房屋影响极大,重灾区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中心临近的大城市成都、重庆虽未有楼房倒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现裂痕甚至变成危房。因此,随着地震险等保险项目的完善,换房要求会提升,刚性需求更加释放,未来会推动成都及其周边楼市。
住房等基建需求的增多也必然拉动建材需求。以水泥行业为例,东海证券分析师缪亚美认为,灾后重建工程巨大,对水泥的需求量将大幅上升,由于成都2007年下半年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成都市场水泥供求已经失衡,灾区的重建将加剧水泥市场的供求失衡程度,导致水泥价格上涨。
来自国海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称,由于汶川大地震,四川震区中的水泥产能将至少减少1000万吨以上的产能。保守估算,灾后重建将至少增加水泥需求5000万吨至7000万吨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亿吨以上。由于灾后重建需要数年的时间,这些需求的释放也是个逐渐的过程。
不过,王元京表示,尽管灾后重建将加大对一些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比如水泥、玻璃、钢铁等,但因为毕竟是局部受灾,且不是中心城市,因此灾后重建对原材料方面的需求拉动作用可能会比较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