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土地整理,不仅已成为增加耕地的主要手段,同时,通过归并分割细碎的土地,形成相当规模的标准化农地,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成都市耕地总量中,田块过多过小,田块不规整,田埂和田间道路占地较多,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要求,制约了农业进一步发展。”成都市副市长刘仆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成都昆山虹禾现代农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是成都双流县金桥镇的现代农业企业之一。据董事长杨永忠介绍,其在双流县共经营了二万亩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其中在双流县金桥镇的四千多亩土地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每亩地产值最高可达二十万元人民币,如新鲜的法国羊肚菌每斤售价高达一百美元,干制的每斤可售到三百美元。通过集中经营农民的土地,公司年产值可达两千万美元。
而这一切主要缘于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
李秀萍是成都双流县金桥镇的农民,她一家五口人的土地都租出去了,每年每亩地可得到相当于八百斤大米的租金,儿子儿媳每天乘公交车去村外工作,自己则在村里的企业里打工,每天可有二十五元人民币的收入。
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引导农民住宅向中心村集中,增加了有效耕地,也相应转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统计,成都市农民宅基地占地一百二十万亩左右,人均占用土地一百五十平方米。通过实施综合整理和拆院并院,农民适当合理集中居住,可腾出约五十万亩土地。
成都市副市长刘仆为农民算了一笔帐:农民土地流转到企业后,农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相当于八百斤大米的收入;农民可以从土地中得到企业分红,收益比单家独户地耕种土地高得多,根据公司收益不同,每亩地可得二百至四百元不等的收入;农民不用种地了,可以到农业公司打工,以前农民种地没有劳动成本,现在农民劳动一天可以得到三十元左右的收入。
刘仆说,要在农民自愿的、有保障的前提下,“离开”农村,“离开”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做“农业”工人。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土地经营权的适度流转,实行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