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燃煤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正在从全国各地赶到河北香河,12月14日,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将在这里举行。
这个本应是煤电双方谈判完成后进行合同汇总的峰会,像往年一样,强势煤炭和弱势电企的较劲将摆上台面,“讨价还价”的主题不会偏离。
龙头电企至今按兵不动
据预测,2008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26亿吨左右,电煤则占一半,预计明年发电将消耗煤炭13亿吨,这其中的7.85亿吨要靠铁路运输。
在铁路运输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重点合同的协调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年的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将担负这样的任务。但这需要供需双方提前签好供应合同,包括价格。
普遍认为,煤炭价格还远没有到达峰值。明年电煤价格最少上涨30元/吨,上涨约10%。这意味着,明年电力企业要增加支出近400亿元左右的燃料成本。
河南省新乡市火电厂主管燃料的副总经理李成忠告诉《财经时报》,如果接受煤炭企业现在定的价格,他们这个今年将完成51亿千瓦时发电量的企业,明年的燃料成本要多支出1亿元左右,“亏损是板上钉钉的事。”
对于12月14日开始的衔接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的态度是“继续坚持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方向,落实供需双方企业自主协商定价权。”这被理解为,政府将不再插手煤炭价格,双方谈成什么就是什么。
电力企业的抱怨是,煤炭价格放开了,但电价一直是政府控制。这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平衡,成本上升太快导致电力企业,主要是火电厂连年亏损。
电企不愿随便认输,煤企则咬定“一口价”,于是导致近两年的煤炭产运需衔接会都演变成了双方讨价还价的平台,电煤供应合同不能按时签订。
2008年,依然如故?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五大电力集团还没有一家签下定单。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士12月10日谨慎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只表示“现在一切都还没有确定”。
李成忠表示,电厂方面无力改变局势,他们已经决定接受每吨上涨30元-40元的价格,只等签订合同了。
国务院希望电煤价格稳定
本次衔接会将从14日起持续5天时间。
“今年电、煤企业之间的合同谈判应该比去年要难上很多。”中电联燃料分会会长解居臣此前对媒体分析。
中电联作为“娘家人”得到电企信任,11月底,中电联向国家发改委上递了《关于2008年电煤合同价格大幅上涨情况的紧急报告》,再请提高电价。
今年,它们已经两次上书国家发改委,建议实施煤电联动。五大电力集团在7月也曾上书。
中国煤电联动政策规定,煤炭价格半年内上涨5%以上即可进行煤电联动。2005年和2006年,我国已各执行一次煤电联动。
2007年,煤炭价格已经上涨约9%,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高不下,11月的CPI涨幅达6.9%。国家的价格政策在此境况下已全部雪藏。
国家发改委没有回应中电联。11月6日,中国电力新闻网的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2007年全国电力备冬储煤工作会议上透露,近期难以启动煤电联动。从今明两年经济宏观调控看,国务院希望电煤价格保持稳定,不要给明年的经济运行带来太大压力。
中电联的做法经媒体披露后受到质疑。人们批评中电联“没有全局观念”。
中电联在紧急报告中称,“国内主要发电集团公司和能源投资公司所属火电厂微利或亏损运行已超过一半。”舆论反驳的理由是,财政部发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37亿元,增长57.6%,其中火力发电企业利润增长55.4%。
中电联燃料分会秘书长杨林军对此回应称,那份紧急报告只是一份情况说明,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中电联只是把问题说清楚,涨价与否是政府部门的决定。
杨林军表示,燃煤火电厂经营困难持续多年,煤价上涨只能使其状况雪上加霜,这些情况已是共识。舆论的批评忽视了电网方面,以及水电等其他发电方式的赢利能力。
火电“逃生”需另寻出路
事实上,随着煤价的持续上涨,三季度,主要火电类公司净利润增幅仅为9%,毛利率下降2%左右。
中国现有装机总量中,火电比重达到80%,各类型火电厂使用的主要燃料是煤,而煤在发电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0%-70%。煤价连涨显然使多年经营状况不佳的火电厂吃不消。
新乡发电厂副总经理李成忠还透露,煤炭企业在2008年度供应合同中将设置预付条款,这将使那些与电网方面结算不及时的电厂面临关停机组的危险。
2008年煤炭供应合同将在中国煤炭网进行汇总。该网站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建议修改“煤电联动”的说法,改为“成本驱动”,也就是说,电价调整不能只盯煤炭价格,应该把输送电成本、运输成本综合考虑进行调控。
中电联上书看来在短期内并不能给电企带来多少好处,也有说法称,它意在奏请国家发改委出面协调未来的价格谈判,中电联燃料分会秘书长杨林军予以否认。
《财经时报》调查几家电厂得到的回应是,2008年煤炭合同肯定会签,煤炭企业的要价很高,但电厂能接受的最高涨幅是10%,意见不同只能通过软磨硬泡来解决。
可以十天缺油,不能一天断电。按照杨林军的说法,火电企业没有忘记自己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企业有觉悟,不会搞“电荒”之类的做法。
“未来电价肯定还会涨,至于涨多少,什么时候涨,要看社会的承受能力,要取决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杨林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