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国之后,欧盟可能成为对中国产品实施“双反”的又一战场,其中“反补贴”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新热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尚军发自布鲁塞尔按照欧盟内部正在讨论的一项改革方案,欧盟委员会今后将有权自行发起反补贴调查,不再需要等企业申诉后再采取相应行动。欧盟以往将中国归入“非市场经济体”以避免补偿性关税,但是这种对“非市场经济体”不适用反补贴措施的惯例如今也在松动。
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欧盟在继续挥舞“反倾销”大棒的同时,还有意加大“反补贴”实施力度并扩大适用范围。双管齐下的欧盟,有可能成为继美国之后,中国遭遇“双反”威胁的又一片贸易主战场。
欧委会为企业撑腰
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近日建议,应该授予欧委会自行发起反补贴调查的权力。
按照欧盟现行的反补贴规则,通常只有在欧盟企业提起申诉情况下,欧委会才能“被动”决定是否启动反补贴调查,进而对被认定存在补贴的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提出申诉的企业还必须代表欧盟相关产业50%的产出。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欧委会内部讨论文件的说法,指出这种改变是因为如果由官方发起调查,就可以不必像企业那样担心因申诉而遭到对方报复。在企业有顾虑的情况下,欧盟显然希望利用反补贴这项贸易救济工具,由欧委会直接介入争端。
一位与曼德尔森接近的欧盟官员向《国际先驱导报》证实,确有这样的内部讨论,当时曼德尔森的建议得到积极响应。
据悉,目前有12个欧盟成员国明确赞成更多地采取反补贴措施,只有2个成员国反对。赋予欧委会调查权也得到了10多个成员国的支持。
“双反”步美国后尘
更值得注意的是,曼德尔森还建议,要对欧盟奉行已久的“非市场经济体”不适用反补贴措施的原则打开缺口,这将直接影响中国产品。
欧盟对非市场经济体不适用反补贴措施的理由是,很难判断这些国家的补贴程度,因此只采取反倾销等其他贸易救济手段。但曼德尔森认为,对那些在反倾销调查中经个案处理被给予市场经济待遇的企业就可以适用反补贴措施,即便他们来自非市场经济体,因为这些企业信息相对充分,足以对补贴程度作出判断。这意味着欧盟很可能要步美国的后尘,着手对中国产品动用反补贴,在反倾销的基础上加设关卡。
去年,美国首次打破不对“非市场经济体”实施反补贴的长期政策,相继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标准钢管等产品发起7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目前,中方已要求美方就铜版纸一案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展开磋商。
此前,加拿大早于2004年就对中国出口产品首次发起反补贴调查。在发达国家陆续甩开“非市场经济”限制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而有专家预计,反补贴很可能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新热点。
新方案下月见分晓
如今欧盟热衷反补贴,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
反倾销措施的频繁使用正在加深欧盟内部裂痕。无论是2006年的中国皮鞋案,还是今年的中国节能灯炮案,欧盟每次反倾销决定都使成员国分裂成两派。与曼德尔森接近的欧盟官员向《国际先驱导报》透露,现在大部分欧盟成员国都不愿过多动用反倾销措施。
欧盟内部分歧的背后是利益冲突,因为对廉价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损害欧盟进口商和消费者利益,保护少数本土生产商。由于欧洲企业将生产环节外包,反倾销往往伤及欧盟自身。
较之反倾销,反补贴则省去一些担忧,毕竟外国政府补贴只会给“纯正”本国企业,很少便宜外人。反补贴矛头直接对准外国政府,因为补贴一般被认为是政府行为,贸易摩擦的性质不止是企业行为那么简单。
在历经近一年的酝酿和多次拖延后,欧委会定于12月5日向外界公布其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工具改革方案。如何改头换面,届时就可见分晓。代表欧洲进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外贸协会发言人斯图尔特•纽曼11月16日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不论如何改变,他都希望欧中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大局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