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盛夏,2007中国经济仅用了半载时光,就在宏观、微观层面上演了让人眼花缭乱的一幕又一幕:
——在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的强力推动下,国民经济强劲增长,GDP一季度跃上11%;
——国际收支不平衡未见收敛,反有变本加厉之势,出口前5个月增长27.8%,外贸顺差同比高出83%;
——由猪肉、鸡蛋导演的食品价格上涨愈演愈烈,把CPI推到5月份3.4%的高度,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心在蔓延;
——金融市场波澜起伏,人民币不断升值;
此外,股市在股指、交易量、开户数不断创出新高后,又几度深幅回调,引无数股民竞折腰……
在普通百姓眼里,国民经济热度不减,热点频出,可说是怎一个“热”字了得,但在专家眼里,微观层面虽然热点此起彼伏,但宏观层面并没有太大改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比预期的要好得多。
去年底,各方面在预测今年的国民经济情况时,普遍预计GDP增长速度会比2006年稍慢。主要理由:一是去年各方面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预计今年世界经济会放慢,从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速度;二是由于经济增长可能比2006年放慢,产能过剩的矛盾会有所显现,因此会导致今年投资放慢。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事实上也的确放慢了,但并没有过多影响到中国经济。据祝宝良分析,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主要表现为美国经济疲软,而由于美国经济放慢主要源于房地产投资下降,而不是消费需求下降,所以没有影响到中国对美国消费品的出口。再加上国内消费较快增长,投资高位运行,“三驾马车”保持强劲增长动力,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都快步增长,宏观经济基本延续了近年来比较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
祝宝良认为,上半年国民经济有两个亮点。
首先,目前经济增长偏快,但还未演变成过热。
说经济偏快,表现在GDP在近年较高水平上又有所上涨,过去一些价格一直走低的行业,如纺织、家用电器等价格,开始出现走高的势头。偏快而不过热,理由有二。一是尽管上半年GDP增速预计将达到11%以上,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在11.5%左右,倘若连续几个季度突破这个潜在能力,经济无疑处在过热状况。而从去年的10.7%到目前,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上处在这一水平之下。二是今年物价水平还算基本稳定,虽然由于猪肉、鸡蛋涨价,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但非食品类价格上涨并不快。而经济过热时,往往会伴随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会持续地大幅度增长。
其次,消费增长呈加速之势,且城乡同步加快。1—5月份累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为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特别是4、5月份,增长更超过13%。1—5月份,农村消费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城市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从去年同期的2个百分点,缩小到今年同期的1.3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城乡消费增速的最小差距。消费增长的原因,祝宝良分析主要是近年来政府提高工资、提高城市最低保障和最低工资水平,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政策开始发挥作用,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根据上半年国民经济的表现,祝宝良认为应该主要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势头。外贸顺差过大,是当前经济增长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它不仅引起国际贸易摩擦,更加剧了流动性过剩,进一步推高固定资产投资。二是虽然在各界存在争议,但由于房地产价格以及股票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全民炒股”、市盈率高企等现象的出现,的确导致资产价格出现了泡沫。三是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难度仍然很大,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污染恶化的问题,像太湖等地蓝藻暴发,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在高位运行,新开工项目投资出现反弹,以及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等问题也需要给予重视。
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今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着力解决流动性过剩、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防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祝宝良对下半年国民经济仍然看好,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和改善,随着一系列调控措施不断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将会朝着预期方向发展,奔向又好又快的轨道。(朱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