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进口量的激增,让进口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发改委开始暗自着手酝酿制定一个煤炭进口标准。
煤质问题凸显
一艘从印度尼西亚驶来的驳船,停靠在广州港湾。
驻守在那里的广东一家电厂燃料部工作人员王峰旋即发现,船上装的煤炭与合同中似乎有一些出入。
果然,他检测发现,这批刚刚从印尼运来的煤,发热量并未达到合同规定的5500大卡。
王峰不敢自作主张。请示了老板后,他接下了那批货,不过价格适当降了一点。
“实际上,有的时候,进口煤价格并不比国内同质煤炭便宜,甚至还贵一点。”王峰说,因为距北方产煤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较远,他所在的电厂不得不长年进口一些煤炭,供生产之需。
其实,这并不是王峰及其所在的电厂遇到的个案。
据本报记者调查,随着我国逐渐变成煤炭净进口国,进口煤数量的增加,让许多下游的用煤大户都遭遇到上述问题,特别是南方的企业,如粤电集团、上海电力等。
“许多下游的电厂、钢厂都向国家发改委反映过进口煤的质量问题。”一位接近决策层的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国家发改委已开始酝酿出台一个标准,规定如何进口煤炭。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发改委的考虑是,现在许多电厂的排污标准达不到要求,能耗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如果能够从燃料源头上进行控制,或许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他们认为,是否可以出台一个规定,比如规定发热量应该在多少大卡以上,含硫量、水分等都应该有所规定。”
他还透露:“发改委已经委托中国五矿国际商会下属的煤炭分行业商会进行研究。”
发改委的这项考虑,除了能耗本身之外,还与我国的煤炭进口演变有关。
身份转变
国家相继取消煤炭出口退税后,今年一季度,我国已经演变成煤炭净进口国。此前,我国则一直是煤炭净出口国。
根据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煤炭进口量达到2297万吨,同比上涨44%,煤炭净进口量已经达到367万吨。
这是一组值得玩味的字眼,煤炭净进口让煤炭供需出现调整。虽然目前业内一度传来煤炭有供大于求的趋势,但从数字上看,煤炭供应在解决了以往的短缺后,不断攀升的价格似乎并不能说明煤炭过剩。
“这也并不代表煤炭就不过剩。”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数字上看,我国的发电小时数在下降,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过由于上游煤炭的资源税改革,煤炭价格暂时不会降下来,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煤炭价格一度趋高,正是国外煤炭抢占市场的大好机遇。即便越南一度提高煤炭出口税,也抵挡不住出口的势头。
有越南媒体报道——中国东南部各进口商已准备好资金和存放地并可能在1个月的时间内进口150万吨煤炭。
广东就是这些越南煤炭的最大婆家。据广东省有关部门预测,今年的煤炭进口量极有可能超过2500万吨,约占据国内进口煤的一半市场。
在全面退出煤炭生产后,广东的煤炭需求量有增无减,广州市政府还希望,能够在煤炭引进中做一些文章:不仅鼓励广东用煤企业大量引入煤炭,还对煤质提出要求——引进优质环保煤。
标准不如机制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长期从事中日煤炭长协(《中国和日本长期贸易协议》)贸易的黄腾对本报表示。
他所说的不合理指的正是进口煤的标准问题。
黄腾曾在日本从事煤炭工作4年,深谙日本的煤炭进口政策。“实际上,发改委正是希望,中国国际商会煤炭行业商会能够从日本的煤炭进口政策中找出一些合理的成分。”
在黄腾看来,煤炭交易市场很不统一,煤炭用户对煤炭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导致无法拥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煤炭的质量好与不好,每个企业的衡量标准都不同,“在这里不好使用的煤炭,说不定在其他地方就是很好的煤炭”。
林伯强也认为:“构建煤炭标准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容易形成一个扭曲的市场。”进口优质煤,不代表企业就能够合理应用;而进口质量较差的煤炭,同样也不代表就不可以合理应用。
据黄腾介绍,日本采取的措施并非在进口煤标准上,而是在终端排放进行控制。
林伯强认为,在煤炭进口上,政府不该制定什么标准,而应该建立“煤炭进口机制”,因为随着我国渐成煤炭净进口国,如何从国际上购买煤炭,已成当务之急。
“就像铁矿石一样,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别煤炭没买成,自己先在国际市场上掐了起来。”林伯强说。(曹开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