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务院日前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昨天,对于外界关注的是否会给试验区政策和资金扶持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的方向、是否出台优惠政策还要由国务院来确定,而且,设立试验区并不是就意味着“给钱、给政策”。
此外,该负责人还透露,为了进一步明确此次试验区的改革方向、思路和下一步的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近期将在北京举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高层论坛。
“并非有人想象的‘国家给很多优惠政策’”
6月9日,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在“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都研讨会上透露,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往设立的经济特区有相当大的区别。设立试验区,并不是就意味着“给钱、给政策”,而是鼓励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实践,为区域乃至全国积累好的发展经验。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上,也是由国家、省、市共同商讨制定。作为试验区,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并非有人想象的“国家给很多优惠政策”。
杨伟民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标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杨伟民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好城乡统筹规划,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非常有必要。
渝多家银行出动千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
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重庆和成都学者透露,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的试验区,国家政策、财政扶持是必须的。比如重庆,尤其是库区的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库区移民的稳定和致富难以想象。不过,两地的专家也表示,关键是国家允许在试验区先行试点,如果可行,可打破原来的政策禁区。
此次成渝同时获批全国统筹城乡试验区,而在4月份四川和重庆两地高层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成渝经济圈的建设。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专家林凌指出,继编制长三角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后,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开始编制成渝经济圈的规划,建设部也在制定成渝经济区的城市规划。成渝经济区正式从学界走向实质上的操作层面。
试验区带来的正效应将要很快显现。据重庆市城镇化问题资深专家韩渝辉透露,重庆的多家商业银行出动了近千亿的资金来支持重庆的统筹城乡发展。
“户籍并非城乡统筹改革最核心问题”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林凌称,试验区要在土地利用、银行上市、企业股权区域流动等方面突破
昨日,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林凌就成都获批改革试验区接受本报采访,他认为,中央会让试验区放手创新改革,找到适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子,不会框定范围。
成都2003年开始城乡统筹试验
新京报:据了解,至少有十个省、市在竞争全国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何花落成渝两地,你认为两地的优势是什么?
林凌(以下简称林):主要是因为两地相对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结构很突出,如果在这两个地区缩小城乡差距,对全国的示范意义巨大。
新京报:具体到成都方面有哪些优势?
林:成都在统筹城乡方面见识早,站得也比较高,2003年就开始试验,闯出了一些好的经验,2004年开始申报。
新京报:你认为试验区的意义在哪里?空间到底有多大?
林:试验区本身就是一个改革的重要平台,中央会让你在这个平台上放手改革创新,放手闯,找到适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子。我认为中央不会给框定范围。
新京报:具体来说,你认为下一步成都在哪些方面需要突破,需要国家允许?
林:首先,土地的利用方面,目前中央控制得很紧。此外,在金融资本市场方面,应发展区域性的资本市场,城市商业银行做大上市。另外,四川省400多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目前没有上市,建议允许这些企业的股权在区域范围内流动,盘活资金,发展地区性的产权交易市场,允许企业发行债券。
成都将规划为进城农民提供廉租房
新京报:统筹城乡发展,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林: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是两条腿走路,即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不能以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代价,要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归根结底要发展。
新京报:有人说,户籍制度改革对统筹城乡发展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你怎么看?
林:户籍制度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即使完全放开户籍制度,但多数农民还是不会进城,他们不会丢了自己的土地。同时,在城市,农民缺乏生存的条件,会造成贫民窟,对城市的发展也不利。
新京报:成都在这方面有哪些构想和规划?
林:农民成为市民,需要财政支持,比如为进城的农民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成都市政府下一步会有这种规划。
“汪洋推荐全市干部读《世界是平的》”
重庆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前所长韩渝辉认为,重庆对外联系较少开放度不够
昨日,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重庆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前所长韩渝辉,就成渝改革试验接受本报采访表示,重庆城乡统筹改革,中央财政支持非常重要,尤其是支持库区发展。
建议政府购买土地使用权实现流转
新京报:能获批成为改革试验区,重庆的优势是什么?
韩渝辉(以下简称韩):成都和重庆这些年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得比较靠前。此次将成渝确定为试验区,是一个国家战略,通过政府干预来缩小城乡差别的做法,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对于全球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都有借鉴意义。
新京报:如何看待此次重庆和成都同时获批成为试验区?
韩:这是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加速成渝经济区的形成。
新京报:在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关键,你认为,下一步重庆应该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韩:重庆应该放开手脚,在户籍制度、土地和社保制度、金融制度等进行突破。其中,土地制度尤其重要。目前的联产承包制限制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买卖来解决,成都搞的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新京报:对缩小城乡差距你有哪些建议?
韩:我有个思路,在土地使用权流转时,由政府出钱,从农民手中买走使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成为国有资产,通过拍卖,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实施规模经营。对于这些出卖土地使用权的农民,政府应妥善安置,比如在城市的服务业安置,逐步成为城市居民。
试验区改革中央财政支持非常重要
新京报:你认为,试验区成功的关键在哪儿?
韩:我认为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素质,特别是农村,要有农民素质的极大提高,包括文化素质,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重庆的弱势是对外联系比较少,今年重庆提出加快信息化进程,市委书记汪洋推荐全市领导干部读《世界是平的》,此书在重庆热销。
新京报:重庆目前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变?
韩:我认为,目前重庆人文精神、人的素质,与东南沿海地区有一定差距。码头文化,江湖气比较重,不够精明,对外界开放度不够等。
新京报:有人预测,成渝试验区国家不会给政策和资金,你认为呢?
韩:中央财政支持非常重要,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尤其是支持三峡库区的发展。(记者郭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