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9+2各方行政首长以及部分部委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并作了精彩演讲。本届论坛主要讨论的议题有四个:产业转移,市场对接,劳务合作,金融合作。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先生演讲(中国发展门户网 叶娜娜摄)
秦光荣首先介绍说,第三届泛珠论坛暨洽谈会以来,云南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在实施合作项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方面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取得了良好效果。据初步统计,云南与“9+2”各方共签订实施合作项目近700项,涉及金额200多亿元,到位资金60多亿元。合作领域涉及制造、采矿、电力燃气、房地产、旅游餐饮和配套服务以及商品批发、零售业等产业。泛珠合作的务实推进,为云南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七彩云南作为珠江的源头省份,既是我国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的前沿,又是深入推进泛珠合作的龙尾,具有连接两头、服务各方的便利条件。特别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泛珠合作中,云南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
首先,云南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近40万平方公里的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生物多样性王国”的美称,矿产、电力、生物、旅游等资源都十分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省。相对环境容量小、劳动力成本高的东中部地区来说,云南生产要素供给充足,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是吸引各方前来投资,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理想之地。
其次,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有“贯通两个大洋、连接三大市场”的综合区位优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独特。云南通往泛珠三角各相邻省份的高等级公路将于今年全部贯通,大湄公河次区域间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建设,云南在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可以有效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将成为我国东中部转移产业和承接,走向东南亚、南亚的桥梁与合作平台。
第三,民族文化浓郁独特。云南处在中华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上,有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环境,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丰富深邃的民族文献古籍,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是一座世界罕见而充满无限魅力的民族文化宝库。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强与区域内各方的文化旅游合作,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四,产业基础较为扎实。多年来,云南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坚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产业综合配套建设,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和产业集群。云南30个省级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对港澳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大大增强。
针对这些优势,秦光荣指出,将充分发挥云南的比较优势,承接好区域内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各方的产业合作:一是加强以烟草、矿产、电力、生物资源开发、旅游为主的重点产业合作。二是加强以石油、天然气及炼化、茶叶、核桃、橡胶、珠宝玉石为主的优势产业合作。三是加强以新能源、现代物流、信息、体育、文化创意、房地产、环保为主的新兴产业合作。四是加强以日化、五金机电、服装、鞋帽、塑料包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同行业优势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资产优化重组,建立起能有效整合双方资源的产业链,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催生一批成长性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确保转移产业长期保持稳步发展。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产业转移的“传手”。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高度重视,确定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合作领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组织保障措施。去年,云南省专门组团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荐。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强宣传,主动上门招商引资,并愿意积极为区域各方提供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投资信息、政策咨询、项目选择、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夯实产业转移的基础。不断创新管理机制,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抓好30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各地区工业小区的建设,搭建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外来投资者和合作方乐意来,留得住,发展顺。
第三,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畅通产业转移的渠道。积极推进与毗邻国家“通路、通商、通电、通关”,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加快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三条经济走廊建设,支持泛珠区域各方利用云南对外口岸和通道,共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商贸物流基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共同推进产业向外梯度转移,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
第四,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产业转移的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在配套政策、资金、土地、项目贷款及担保等方面给予转移产业优先支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法制环境,完善服务政策,强化诚信服务,形成吸引各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洼地”效应,形成有利于各类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制度和人文环境。(中国发展门户网 叶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