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9+2各方行政首长以及部分部委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并作了精彩演讲。本届论坛主要讨论的议题有四个:产业转移,市场对接,劳务合作,金融合作。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就区域内产业转移话题作了精彩演讲。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先生演讲(中国发展门户网 叶娜娜摄)
蒋巨峰省长首先说,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进入新的阶段。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和要素的不断集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规模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客观上要求东部地区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实施产业转移,而地处泛珠三角区域的中西部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
而四川是中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水能、天然气、钒钛、稀土等资源富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低,是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又将四川与重庆的“川渝经济带”列入优先开发的区域,着力培育西部增长极。这些都为四川承接泛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他就区域内产业转移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推动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东、中、西梯度结构特征,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十分明显。根据这一特点,“9+2”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是一种互补性的转移与承接,需要按照东中西互动、内地与港澳互动的思路展开,立足于分工合理、优势互补,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布局。建议港澳地区进一步发挥在国际金融中心及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优势,着力构建泛珠三角区域进入全球商务链的前端环节;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着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打造泛珠三角区域的国际现代制造业基地;内地省区则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尽快实现资源输出型经济向资源加工型经济转变,提高产品、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构建完善的产业转移政策体系
产业的梯度转移,主要靠市场推动,但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也很重要,跨区域的转移尤其如此。因此,作为国内地方层面的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各方应继续共同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到中西部省区投资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驱动;共同开展政策研究,制订政策相互衔接的产业转移实施意见,形成推动区域产业转移的合力,实现多方共赢。对一些污染严重、技术落后、浪费资源且技术难以升级的落后企业,东部地区在实施产业转移过程中,应主动予以淘汰;中西部地区在制订鼓励、支持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政策时,应对此类企业转移设置相应的门槛。目前我们正着手研究细化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
三、创造促进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
对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在做好引进外资工作、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本地企业的引导,推动相关产业向区域内中西部地区转移。对中西部省区而言,要根据各自的资源和要素禀赋,找准本地区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带动效应的产业接口,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比如,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完善区域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区封锁和投资贸易壁垒,以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企业跨区域横向联合协作;通过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转移和营运成本。
同时,蒋省长就四川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表了看法。他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川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一是具有明显的科教优势。全省有专业技术人才159.4万人,两院院士57人,高等院校76所;国家级独立科研机构18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130个。二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尤其在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核技术和新材料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三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以东电、东气、二重等为重点的重装产业基地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还有攀钢和长虹等一大批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四川省已出台了《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园区发展实施方案》和《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着力打造民用航空整机、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核电重大装备、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多晶硅材料及制品等9个战略产品,壮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生物农业、核技术及新能源等6大优势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叶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