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 (记者顾瑞珍、王娅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7日共同发布了耗时2年作出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的国家报告,也是第一份基于全国31个省份和41个部门的环境污染核算报告。
报告中反复出现了两个数字3.05%和1.8%,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
3.05%:经济发展欠下的环境债
核算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05%。
3.05%是我们为经济发展付出的环境退化成本,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绿色GDP就占传统GDP的96.95%呢?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解释说,绿色GDP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广义的GDP不仅要从传统的GDP中扣除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即资源和环境耗减成本;还要从中扣除人文社会部分的虚数,包括家庭服务、犯罪以及对国民福利有负面影响的产业,如烟草行业。
3.05%,这样的一个数据表明,我们正在为经济发展的环境债而付账。
“客观地讲,这个成果只是阶段性的,也是初步的、探索性的,在技术层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这个数据仅仅是反映了环境方面的因素,还不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因素,如果把资源与环境因素都核算全了,比例肯定会大大高于3.05%。
1.8%:环保治理的高额成本
这次核算中,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是:污染扣减指数1.8%,专家称之为虚拟治理成本。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这个数字意味着,要将排放到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全部去除,需要付出的成本占GDP的1.8%。
1.8%和3.05%有什么关系呢?潘岳用一个生活当中的简单例子做了说明:“如果我们把生水烧开或用家庭净水器过滤一下,需要为此支付电费等处理成本,可能占我们收入的1.8%。但如果我们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喝生水,由此生病就可能最少花费我们收入的3.05%。”
潘岳认为,1.8%给我们的启示在于:首先,为环保投资规模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虚拟治理成本1.8%换算为环保投资,大约为当年GDP的6.5%,也就是说如果2004年我们投入了1万亿元,就能基本解决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的问题。但2004年,我们的实际污染治理投资仅为1900亿元,不到应投入资金的20%。”
同时,分部门和分地区的虚拟治理成本核算结果,对未来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污染物总量配置和加强重点源监控体系建设也给予了进一步的确认。根据42个产业和31个地区的污染扣减指数,还可进行区域和产业环保功能的定位。
面对3.05%和1.8%,我们该做些什么?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核算过程带给我们的信息、揭示的问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潘岳说,今后每一到两年就要算这样一笔账。下一步工作组准备做两件事:
首先,环保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等三项基础性调查工作,以补充本次统计的缺憾;并启动全国生态破坏损失调查,为环境退化成本的全面核算奠定基础。
其次,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GDP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环境经济和管理政策。目前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十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开展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工作,我国绿色GDP核算工作的开展,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潘岳和邱晓华均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制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