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编纂的《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称《分析与预测》)一书出版。这也是该课题组完成的第15个社会蓝皮书。本书对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作出客观回顾与评价,并展望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
据《分析与预测》中的“2006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称,200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首次超过农村居民;在个人经济状况、消费信心和社会保障满意度提升的同时,养老忧虑感加深,物价波动承受力出现较大回落,政府管理信心度微幅下降。
比较城乡居民对于各因素的评价情况发现,个人经济状况、消费信心以及社会保障满意度均较2005年有所提升,但同时养老忧虑感也在加深;对于政府管理的信心度,包括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管理国际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物价波动承受力有较大回落,国家经济状况满意度略有下降。
比较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发现,除了“个人经济状况”、“工作或职业状况”、“个人社会保障状况”等共同的影响因素之外,对于城镇居民而言,“住房状况”、“物价波动承受力”、“子女教育费用压力”等因素也会较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感受;而对于农村居民,“业余娱乐生活”首次成为影响他们生活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影响力甚至超过“个人经济状况”因素。另外,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他们生活感受的重要因素。
“2006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发现城乡居民幸福感有下降趋势。当被调查问及一个幸福家庭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时,家人身体健康以67.2%的提及率高居榜首;家庭经济条件(58.3%)位居第二;代际间(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关系融洽(53.4%)位居第三;夫妻感情和睦(41.9%)和住房条件(31.3%)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
报告还作出以下结论:城镇居民社会治安安全感多年低位徘徊;“社会保障”问题取代“下岗就业”问题成为2006年城市居民关注的首要社会问题;社会统筹性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等。
报告尤其指出,06年城乡居民政府管理信心度有微幅下降;城乡居民对于政府管理好经济事务和国际事务有较强信心,但对于政府管理好社会事务的信心明显不及经济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信心度指标由“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和“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三个次级指标组成,而“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又包括对于政府搞好社会治安、增加就业机会、使干部队伍更加廉洁和改善社会风气等事务的信心情况。
2006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对于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管理国际事务均具有较高的信心度,但对于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则明显不及经济事务和国际事务,特别是对于使干部队伍更加廉洁以及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明显偏低。总体看来,2006年城市居民政府管理信心度(3.8分)高于小城镇(3.75分)和农村居民(3.67分),但三地居民的信心度较2005年均有所下降(2005年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政府管理信心度分别为3.96分、4.01分和4.03分)。在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多年来民众关注、政府关心的老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因素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城乡居民对于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程度。(张曦/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