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就意味着收费?
闹得沸沸扬扬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开始试点了。2007年,将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7所高校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也就是,在全面收费之后,看个人造化再争取“奖学金抵学费”。
奖学金抵学费究竟是否合理?有人认为,考研将成为有钱人的游戏;有人担心,收费制度会阻滞优秀学生深造;有人担心,穷人希望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将因此而破灭。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研究生教育毕竟不是义务教育,自付经费并无不妥。
或许当事者对此的感受更为客观。
去年大学毕业的小玉从今年8月份起,辞去了工作专心复习考研,她准备要考清华大学法学。“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以收费提高门槛,某种程度上就是减少了竞争。”小玉家境不错,稚气未脱的脸色难掩兴奋,她说,在前一段时间的备考中,自己心里挺没底气的,但现在不一样了,一下自信了很多,她决定接下来要好好冲刺,“今年应该没问题。”
与小玉同龄的小强就没那么好运了,几天前,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考研。“以家里目前的经济条件看,即使考上了也没钱上,就没必要给父母增添烦恼了。” 小强的话有些辛酸,他边工作边备考已经有三个月了,虽然辛苦,但也很充实。他学的是社会学,他喜欢研究工作,也觉得自己很适合做研究,所以他对自己一直很有信心。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决定不考了,他考虑得更多的是父母的感受。
如果一种改革,让孝心变得辛酸和苦涩,带给我们的思考将是什么?
所谓的“奖学金抵学费”做法令人担忧。以什么作为奖学金的考核标准?考核的程序由谁来制订又由谁来监控?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将很可能导致其中的权力寻租,更难以保证奖学金考核和发放的公平公正。
从2006年开始,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
而如何确保这些经费按照国家的计划用到实处,避免国家的投入“打水漂”,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教育投入远未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尽管我们科教兴国战略急需教育的普及与提升,尽管社会各界人士呼吁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但毕竟教育改革也并不总是让人失望。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改革方案测算,2006年至2010年5年间累计新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约2182亿元。
中国教育改革问题的根本依然在基础教育,只有在健康的基础教育之上,才会有优秀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