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来自福州海关的消息称,由于国内外价格倒挂,前10月福建省进口成品油呈现量降价扬的态势,并影响该省交通运输费用进一步上涨。该海关呼吁有关部门应采取石油储备机制并出台石油产业利润分配的合理机制予以应对。
据福州海关统计分析处廖启平介绍,今年前10月,福建省进口成品油41.4万吨,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46.21%,价值11627万美元,下降25.09%;而进口平均价格持续上扬,平均价格281.8美元/吨,上涨39.78%。这些成品油主要来源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四国进口数量合计占87.44%。据悉,2004年,福建省成品油进口平均价格为202.6美元/吨,相比前年仅上涨3.26%。
业内人士指出,成品油作为重要的工业能源原料,其价格波动将对各领域产生连锁反应。福建省进口的成品油主要为燃料油,成品油进口价格的上涨将对该省交通运输费用产生较大影响。
海关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根据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价格来确定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但事实上国家发改委在调价时还要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及保障经济稳步协调发展等非市场化因素。因此,实际的调整幅度并不能及时到位,这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成品油销售价低于原油采购价的价格倒挂现象。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炼油厂为了减少经营亏损不得不提高成品油的出厂价和批发价格,但是由于国家对零售价格严格控制,这又导致了批零价格倒挂现象,导致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紧张,正在大力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网络和石化工业的福建省也因此深受影响。
对此,福州海关有关人士建议:一方面,外贸运输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寻找省油对策,努力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外贸出口;另一方面,从长远看,成品油缺口仍将长期依赖进口,有关部门应采取石油储备机制、扩大批准进口企业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等措施,避免油价波动对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同时,出台石油产业利润分配的合理机制,适当对高利润的石油上游行业征收费用贴补下游的亏损行业,以鼓励国内炼油企业的积极性,提高炼油产量,弥补需求缺口,稳定市场价格,促进生产出口。 (记者 邵芳卿)
第一财经日报 2005年1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