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卧难入梦,久思转成空;朝起方知缺氧事,未老已龙钟。”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党委书记卢春房如是描述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他说,为保障建设者健康,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人类制氧史上的一大奇观。
青藏铁路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这里高寒缺氧,很容易引发高原病。职工们形象地说是“走路不能跑,说话不能吵,吃饭不能饱,氧气不能少。”氧气直接关系到建设者的生命健康,也直接关系到生产力。
在海拔4600多米的世界最长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施工阶段,每个施工人员都背着5公斤重的氧气瓶,边吸着氧边工作。中铁五局四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说:“昆仑山隧道在近一年的施工中,职工们共消耗5公斤瓶装氧气不低于12万瓶。”
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这里氧分压最低为10.87千帕,空气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
负责这一隧道施工的中铁二十局指挥长况成明突发奇想:能不能研制出一个巨大的制氧站,像锅炉供应蒸汽一样源源不断向施工现场和宿舍输送氧气?按照这一思路,这个局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压吸附,高原低气压直接解吸的变压吸附制氧工艺和“隧道掌子面弥散供氧和氧吧车供氧的新方法”。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制氧站,将氧气通过钢管源源不断地输向施工隧道的掌子面。使洞内氧气含量达到了80%左右,工地海拔相当于下降了1000米。制氧站每小时可制氧42立方米,能保证2500名职工每天吸氧2小时,填补了世界高海拔制氧技术的空白。制氧站投入使用后,高原病发病率大大减少。
卢春房说:“青藏铁路沿线近20个施工单位都建立了制氧站,3万名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吸氧不低于2小时,沿线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如此大规模使用氧气,在人类建设史上还是首次。充足的氧气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急性高原病年平均发病率稳定在千分之七左右,青藏铁路建设开工以来无一人因高原病而死亡。”(王圣志 班威)
新华网 2004年6月24日
|